一家一世界——快乐亲子游

一家一世界——快乐亲子游 

【祺宝乐园】-对现下中国教育制度的一些思考(欢迎讨论和拍砖!)(96楼熊妈最新推荐纪录片《小人国》)

收藏

81楼emily-tang 2011-03-23 14:29:59 引用

emily-tang

点击率很高呢。。。加油熊妈,偶慢慢拜读着呢

82楼幸福的雪花 2011-03-23 16:34:25 引用

emilyandrachel
天祺的熊妈于2011-03-16 13:02:32写道:

第一章:什么是“好学校”?

 

群里妈妈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熊妈,某某学校怎么样?是重点吗?算不算好学校?熊妈看到这样的问题时心里会一紧,然后想一想,开始告诉你,该学校去年升学率是多少,排列全市、全区第几名,有多少孩子得了什么比赛的多少奖,有多少孩子考进了四大名校,有多少市重点率、区重点率,一本率、二本率、大学率……!发现没有,率率率!所有一切归结到底就是一个百分比或一个小数点前的数字。我无奈地发现,除了这些客观数字,的确也找不出别的衡量指标来描述一所学校的好坏。但同时,我内心有一个声音,这或许是中国人习惯客观评价的唯一思维,但这一定不是一所“好学校”的唯一标准。

真佩服熊妈,把中国的教育体制看的这么透彻,把各个学校的情况了解的这么清楚。

 

何谓“好学校”?在我看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到现在我都说不清在浦东哪些是市重点、区重点小学。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就近、顺其自然”,之所以坚持这个原则,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无奈,我和瑞雪爸爸都是从外地来上海的,一方面没有人脉关系,另一方面选的学校远了,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接送。

 

瑞雪上的幼儿园,耀华幼儿园,就在我们楼下,很不错的一个幼儿园,比较西化的教育理念,到了瑞雪上大班,家长们都在为孩子选小学奔波时,我们早就想好就上金茂小学,所以就没体验到焦虑和纠结。当时图的就是方便,能让孩子早上多睡会觉,因为这个学校也在我们小区里,所以到现在瑞雪上二年级了,还没离开我们小区呢。早上我7点来钟出门坐地铁的时候,经常看到跟瑞雪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挤在地铁上,当时就觉得那些小朋友真可怜,而那时瑞雪才刚起床呢。从这也能看出学校近的一大好处。当然另外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口的就是这所小学。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瑞雪幼儿园班上23个小朋友,只有她一个人进了金茂小学,其他的小朋友都进了其它的学校,平和学校、福山路外国语小学、明珠小学、竹园小学等等。

 

很幸运的是,瑞雪进了在别人看来很一般的金茂小学,却碰到特别好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敬业、理解孩子,对这点相信鑫鑫妈妈也会深有体会。有时候跟瑞雪现在同学的家长聊起来都觉得很庆幸当时选了金茂小学,因为我们都觉得好老师远比一个好学校来得重要。有时候跟瑞雪幼儿园同学的家长聊起来,他们也有的感叹学校远了,孩子和大人真的都很辛苦。我们当初的计划是让瑞雪从三年级开始自己上学,下午放学自己回家,而瑞雪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就坚持不去上晚托班,下午放了学自己回家。金茂小学的作业不多,基本上两个小时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瑞雪可以自己支配,做做手工、看看书、看看电视,或者什么都不做都可以。现在感觉瑞雪过的很轻松,很开心。

 

初中,我们就打算上我们隔壁小区的浦东模范中学。至于高中,到时候就看瑞雪的能力了。还没想那么远。看了熊妈的帖子,感触颇多,也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下来,与各位妈妈们分享。

 

83楼小皮球二宝 2011-03-23 23:01:16 引用

caddiefly

熊妈字字有理呀,其实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们的担忧远远超过了孩子本身,每当看到家长们特别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一早背着大书包带孩子挤公交车上学,孩子再车上哈欠连天时,不禁要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堪忧,不过外部的力量太强大,我们往往无法改变社会,只能不断要求自己和孩子来适应他.对于你发表的感言,确实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辛苦!

84楼mybestgirl 2011-03-24 13:52:34 引用

mybestgirl

教育问题确实要讨论。现在学校之重文化教育,忽视品德培养。老师自身修养差,也存在腐败。择校这一关,感觉里面的黑暗。

85楼linyongxin123 2011-03-26 21:09:13 引用

linyongxin123

中国的应试教育决定了个个率,家长都想赢在起跑线上,择校,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成绩,否则会被淘汰,办法就是反复学写算,从而孩子没时间干别的,就是学习机器。品德教育主要在家长影响,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不能言语过激,不能体罚,又说服不了,还有家长来闹事的不讲道理的。所以要靠家长自己教育。家长的素质很影响孩子呀!

86楼linyongxin123 2011-03-26 21:13:14 引用

linyongxin123

这话一出家长也许会给我拍砖,

87楼linyongxin123 2011-03-26 21:13:46 引用

linyongxin123

这话一出家长也许会给我拍砖,

88楼TCZZTC 2011-03-28 19:34:13 引用

TCZZTC
悦悦贝贝于2011-03-16 12:24:59写道:

培养的孩子最好是能读好书,又不是死读书;适应中国式的教育,又超越中国式的教育.   


这个最重要!!!!但是,难啊~~

89楼babybobos 2011-03-29 15:08:57 引用

babybobos

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这么的残酷,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也没办法的啊,包括我们 的学校也是无能为力他们又何尝不是当父母的!哎,悲哀啊!

90楼babybobos 2011-03-29 15:08:58 引用

babybobos

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这么的残酷,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也没办法的啊,包括我们 的学校也是无能为力他们又何尝不是当父母的!哎,悲哀啊!

91楼babybobos 2011-03-29 15:08:59 引用

babybobos

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这么的残酷,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也没办法的啊,包括我们 的学校也是无能为力他们又何尝不是当父母的!哎,悲哀啊!

92楼tian tian  2011-03-31 16:36:35 引用

zhangrunci

就谈现在昆山这一块,什么学校好一点?

93楼大眼睛兜兜 2011-04-01 10:58:25 引用

chenyaying

好累呀,孩子一生下来,家长跟孩子同样就要面临这么多的问题,真的不敢去想像..

94楼李玥彬mom 2011-04-05 14:36:43 引用

lff20100823

其实对每一个孩子教育应该都是公平的,可是社会的现状我们又是那么的无奈,花钱买公平已经是一种无可选择的手段。我总是抱着一种白日梦的幻想等我家宝宝长大了,我们经历的那些对他们而言就消失了吧,可是看看周围却是越加的让人不安,她们的教育之路该是什么样啊?

95楼天祺的熊妈 2011-04-23 18:15:34 引用

xiongpuchun

这周的《南方周未》文化版上有一篇文章,介绍一部曾于2009年公映的电影《小人国》,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三个在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而这些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却有着那么一点点与众不同!这部电影的放映时间相当短,看过的屈指可数,但熊妈当年却有幸一睹,而且看完后不厌其烦地向同学、朋友、同事推荐……

 

在南方周未上再看到这篇文章,比起当初刚刚为人母时的心情体会,现在更加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发言权,所以,我在此把这篇文章转载于此,对于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熊妈会用红字标出,希望对各位亲有所启发!

96楼天祺的熊妈 2011-04-23 18:19:33 引用

xiongpuchun

标题:“什么破幼儿园啊,啥都不教”——《小人国》记录的“小人国”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7988

 

我们谈论许多孩子不幸福的事,接下来应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和做老师的自己是否幸福。我们如果感觉不到幸福,我们就不认识幸福,那我们怎样给孩子幸福呢?我们总不至于看到我们的孩子不幸福只是叹一口气,说“唉,我也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孩子这样一直痛苦下去;然后孩子的痛苦传染给我们家长,我们再用我们的痛苦来加强孩子的痛苦。——李跃儿

 

四岁小女孩辰辰,每天早上都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她的伙伴小男孩南德。这样的等待持续了整整一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与父母上班时间有关,辰辰家里天天送得早,而南德天天送得晚。辰辰总是先来。


通常辰辰要等半个钟头,有几次,等待超过一个小时。即使在皑皑白雪的冬天也是如此。等南德到了,幼儿园准备的早饭早已凉透,老师把饭热了,让他们俩单独吃。


纪录片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拍下这样的情景,与其他孩子的故事一起剪进纪录片《小人国》,曾在2009年全国公映。


今年4月,《小人国》与其他23部独立影片一起,由张献民、左靖策划,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生”专题,在广州时代美术馆免费放映。


张同道不认为《小人国》是儿童片,虽然拍摄的是孩子的事情,但孩子做的事,成人也会做,只是成人多了掩饰。相较下,孩子比成人更接近人性本真的东西。“孩子是有智慧的,他们不像我们想象的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教。反而孩子是在我们教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一般父母认为孩子能背3000个单词会很了不起,但张同道觉得那种教育“很恐怖”。


“包括现在所谓的国学教育,我觉得是十分恐怖的东西。父母通过学习来对孩子进行专政,让很多孩子掌握了很多东西,脑袋像个电脑芯片,问什么都知道。但问题是,他没情感、没体验了,缺乏对世界的温度。这是最恐怖的。”


对电影里的故事,张同道没有加入任何评论。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些孩子的行为。


就像辰辰和南德的这种让人唏嘘的情感,“我不敢说它是正面的,也不敢说它是负面的。我只能说,它已经发生了,而碰巧我把这事拍下来了。”


他为此去求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同事,但所有的儿童心理专家都告诉他,一个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具有这样持久、稳定的情感,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儿童研究的著作中,没有发现类似的案例。“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是在当下的公共教育中,孩子的个性被严重地压抑了。到幼儿园去,几点干什么,都是安排好的。玩什么,给谁玩,都是老师定的。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如果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力,他可能就会慢慢忘记他可以选择。我觉得我们多数人都在过着一种被动的生活,这来自我们接受的一种被动的教育。”张同道说。


所以张同道给这部片子取名《小人国》:这是小人们自己的国度。

 

2011-04-23 19:04:30xiongpuchun 作第2编辑送花 [0]

97楼天祺的熊妈 2011-04-23 18:21:30 引用

xiongpuchun

“我们跟猪不一样”

 

《小人国》拍摄的是“李跃儿巴学园”,2004年由李跃儿创建于北京。巴学园给孩子很大限度的自由,孩子想在屋里就在屋里,想去外面就去外面。甚至连吃饭,都不是规定哪个点必须吃。“巴学园”取名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畅销儿童书《窗边的小豆豆》。
创始人李跃儿跟张同道是20年的好朋友,原本她只是一位有点小名气的画家,她像中国所有热爱孩子的父母一样,“用严厉的爱”把自己孩子教得厌学。那时她看到杂志上的《窗边的小豆豆》,里面写到的“巴学园”让她反省也让她向往。

 

对辰辰、南德,园长大李其实跟张同道一样困惑,她不知道是应该把两人拆开,还是让他们继续在一起好——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叫李跃儿为“大李”,叫另一个胡姓老师为“胡子”,这是李跃儿定的规矩,孩子们可以给老师起绰号。

 

一整天,这两个小孩都呆在一起,不跟别的小朋友玩。

 

2007年,巴学园要搬到新园。南德妈妈担心南德只跟辰辰一个人玩,社交过窄,就把他转到巴学园的另一个园。辰辰则要去新园。这是两个小朋友第一次长时间分开。电影也到这里结束。

 

巴学园搬到新园也出于无奈。他们原本是在北京八达岭高速沙河出口附近的一个别墅区,碧水庄园。周围的业主嫌孩子们太吵,不让大李在那儿办。

 

孩子们还曾被那些邻居骂作猪。为此,大李特意上了一节课,告诉这些还没有辨识能力的小孩,什么是猪。她找来很多猪的图片,让孩子自己对照。

 

这课内容记录在《成长的秘密》里。课程结束,孩子们特别自信地说,我们对照了一下,我们不是猪,我们跟猪不一样。

 

张同道从2006年夏天开始,天天拍摄,拍到2007年夏天,然后定点跟踪拍摄,拍到2008年夏。

 

纪录片《小人国》只用了2006、2007年的素材。2008年的内容放到了他另一系列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跟《小人国》相比,后者更像个教学片,里面有很多对大李的采访,让她讲解处理孩子问题的方法。

 

在巴学园,张同道跟拍了16个人物,最终放到电影里的就只是辰辰、池亦洋、锡坤三个。
眼睛圆圆的锡坤是自己闯到张同道的镜头里来的。

 

有一阵巴学园老是丢鞋,后来才发现,拿走鞋子的是刚过完2岁生日的锡坤,他把鞋子都放到比他还高的垃圾桶里——为了研究垃圾桶的肚子究竟有多大。

 

他每天都放,垃圾桶却总也放不满。他不知道在他放学回家后,环卫阿姨会来把垃圾桶清空。
发现是锡坤干的“坏事”后,巴学园的老师们每天又多了任务——在环卫工人来之前,把里面的鞋子“抢救”出来。

 

一个月后,锡坤才对垃圾桶失去了兴趣。他开始研究幼儿园门口摆着的那些大鞋子,穿着它们像卓别林一样到处走,后来又转而对架子产生好奇,把上面摆放的物品一件件扯到地上。
在大李老师眼里,锡坤的行为是“对空间关系的一种很可贵的探索”。她从未加以指责,还任由锡坤把游戏用的小珠子倒得满屋都是,再跟他一起收拾。

 

 

张同道一直拍到辰辰他们从幼儿园毕业,最近又开始拍他们的小学生活,想看看这群孩子有什么变化。

 

南德走了之后,有近两个月,女孩辰辰每天等在教室门口,不进屋,有时也不吃东西。她明明知道南德不来了,但还是在那儿等着。南德特别招女孩子喜欢。在新园也是如此。他到新园当天,就又交了一个女孩子做好朋友。那个女孩比辰辰更直白,拉着南德的手就不放。旁边有个男孩就评论说:我看出来了,你爱上了南德,但南德没爱上你。你们这个恋爱应该现在不谈,长大了再谈。

 

再往后,辰辰所在的新园,一天有个大男孩像她一样,在门口守着,手里拿着一堆好吃的。辰辰一到,大男孩“啊”的一声就跑过去接她。然后这两人就在一起了。这种亲密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他们幼儿园毕业。

2011-04-23 18:29:55xiongpuchun 作第2编辑送花 [0]

98楼天祺的熊妈 2011-04-23 18:28:17 引用

xiongpuchun

当孩子王遇到孩子王


《小人国》另一主角池亦洋,一出场就是一个“小霸王”。


他抢了陈炳栋的棍子。老师鼓励哭泣的陈炳栋去找他要,“池亦洋请把棍子还给我。”池亦洋理都不理,一心研究地上的小虫子。


跟他们同样年纪、旁边玩土的佳佳看不过眼,过来让他把棍子还给人家,作为奖励,他可以给他叠一个纸飞机,或者送他一个玩具。他还是不为所动。佳佳继而威胁说不跟他玩。


“少废话!”池亦洋一下爆发,站起来拿着棍子,冲着佳佳高声叫道:“把你们打成肉泥!”

 

一位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反而冲着老师挥舞起棍子,作势要打。


这不过是池亦洋在巴学园称王称霸的一个小插曲。


在其他孩子的家长眼中,池亦洋简直是见面高兴就打,不高兴也打,毫无规矩。一个小孩回家告诉爸爸,说他特别高兴,因为今天池亦洋没打他。


他的霸道招致其他家长的严重抗议。在家长会上,他们强烈要求大李把他“弄走算了”。


大李力排众议。她更多考虑的是,一个坏孩子是被塑造出来的,如果池亦洋被开除,可能会给自己贴上“坏孩子”标签,慢慢就真坏下去了。


“我们观察的结果是,池亦洋为男孩子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我们从池亦洋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东西。”她安抚那些愤怒的家长。担心家长会给孩子施加压力,她没把这情况告诉池亦洋的家长。她认为,在幼儿园里产生的问题,就应该在幼儿园里解决。


池亦洋本来特别胆小。刚进巴学园的时候,他像只小老鼠,处处躲着。他在之前的幼儿园受到过“迫害”。


大李不断鼓励他。大李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让孩子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是孩子的地盘,孩子说了算。


意识到巴学园可以自主后,池亦洋慢慢开始膨胀。他个子大,点子多,长得也挺帅,渐渐成为孩子们的领袖。


男孩们都愿意到池亦洋手下当“兵”,跟着他玩战争游戏;女孩中,池亦洋也享有崇高的威信。有个女孩特别喜欢池亦洋,有次他要跟爸爸去美国半个月,女孩哭得泪人一样。


等大李发现池亦洋成为领袖时,池亦洋已经变得有些“疯狂”了。


2006年夏天,张同道进入巴学园拍摄时,池亦洋早已是霸道的“孩子王”。大李已经决定要认真处理他的问题。为了让张同道能记录下池亦洋的疯狂状态,大李把这个处理推迟,“让他又多称王称霸了一个月”。


再做坏事,池亦洋就被罚坐老师办公室里的反思角。第一次去,池亦洋坐到老师的大皮椅子里,脚翘上桌子,相当自得。他还跟摄影师聊起了天,问后者老拍他难道是因为觉得他很帅?
这让大李哭笑不得。下一次,大皮椅就换成了小木板凳。


在张同道看来,池亦洋遇到大李是这个小男孩的幸运。大李循循善诱,加上身边朋友陆续离开,渐渐让这个跋扈的小男孩有所收敛,甚至没过多久,他居然就像个好孩子般主持正义了。


陈炳栋跟佳佳闹着玩出了火花。池亦洋上前拦住其中一个,告诉两人,“有话(好好说)别打架。”他还让两人分别说明缘由,弄明白是佳佳先动的手后,他让佳佳“诚心诚意地”给陈炳栋“说对不起”。当时没有任何老师在,只有张同道的摄像机。


之后,他想出“嘎嘣”游戏,把塑料泡沫扔到沙坑里,他们从坑边往里跳,踩得泡沫“嘎嘣嘎嘣”,三人玩得皆大欢喜。


“池亦洋跟老师不断冲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他那样对老师,老师那样对待他,一转眼,他就用老师对待他的方式对待别人。”张同道感慨,“孩子就是这样成长。”


巴学园组织老师跟孩子们的足球比赛,池亦洋不小心手臂碰了球,被裁判大李判罚点球。一向剽悍的池亦洋气得大哭,骂大李“混蛋”,罢踢了。


张同道事后也问过大李,说池亦洋挡一下就挡一下,何必把这场快乐的足球赛给搅和了呢。


她回说,就是要给他立规则,由此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是有规矩的,你不能为所欲为——自由是有边界的。


孩子王也有各种类型。池亦洋是一种,巴学园的另一个分园里,刘嘉阳是另外一种。他的故事放在了《成长的秘密》中。


刘嘉阳是个看着很文静的男孩,戴着眼镜。张同道摄制组去拍摄的时候,总有孩子说被他打哭,但摄制组从没拍到过。那时他也已经是个小领袖。


他身边有4个女孩,口口声声管他叫队长。大李问她们,你们有个什么队啊。奥特曼队。


吃早饭的时候,他左边女孩给他拿餐巾纸,右边女孩拿粥给他喂,后面还有个捶背的。有别的小孩想来给他捶背,还被那些女孩赶走,说你怎么有资格给他捶背。


“这些孩子,他不是上级领导任命的,也没有制度保障,他真是靠实力征服了这些孩子。”张同道笑。


但女孩们的家长看着心里难受。赶苍蝇的那个女孩还总给刘嘉阳带好吃的,她爸爸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也是留洋博士,觉得孩子俨然就是个奴才,非常不希望张同道表现她。


“后来我就使了个坏,让刘嘉阳跟池亦洋交交火。”巴学园在北京有两个分园,大李有时会安排两个园的孩子一起做活动,这次就把池亦洋那帮孩子集中到刘嘉阳这边。


刘嘉阳是主场,池亦洋是客场,池亦洋带着他的人马往那儿一站,手一拦,把女孩子和其他男孩都拦在后面,他往前一站。


刘嘉阳则布了一个阵,派了一群男孩从桌子那儿跑过来一圈,哗地反过来又跑一圈。池亦洋非常冷静地在那里看,看完了说,你不就是跑一圈又跑一圈么。一挥手,冲。


那边冲过来了,这边一看,镜头里没有刘嘉阳了,他早跑了。就剩下他两个兵,还在那里跟池亦洋冲突。


一开始张同道还以为能拍一集“当孩子王遇到孩子王”,结果没想到是这样。

2011-04-23 19:06:16xiongpuchun 作第2编辑送花 [0]

99楼天祺的熊妈 2011-04-23 19:01:37 引用

xiongpuchun

“票房来自妈妈的包场”


“大家都不相信,像这样一个小破电影怎么还能进电影院,还居然有几十万元票房。”张同道回忆。


《小人国》曾在2009年11月全国上映,原本安排好有五百多家影院参与放映,结果最后只有50家。剩下的都不愿意放。“人家说,上你这样的片子影响我们的票房。”


没有任何前期宣传,没有明星,没有特效,更没有八卦,即便是那50家影院,上映最长不过十天便被撤下。


但在一些妈妈论坛,这部电影口碑很好,更多的年轻妈妈想看,却看不到。最终上海的妈妈率先想出包场这种方法。她们到电影院去,问放一场要多少钱,说要5000元,她们就包了。然后在网上发布消息:包了某家影院某一天某一场,谁来看。下面很快就会有回帖:要几张。
“我的票房就来自这些妈妈的包场。”据张同道收到的数据,上海包了一百多场,北京包了一百多场,广州也放了几十场。全国最终包了有六百多场。


“回过头想,有10家影院放已经不错了。”那年为了躲避次年1月上映的《阿凡达》,国内外大片纷纷提前档期。与《小人国》同期上映的就有《2012》。


这种口碑让张同道觉得,如果认真做商业推广的话,这部片子票房做到5000万都很正常。


电影2009年全国上映后,张同道收到截然不同的两种观众反馈。一种是说太好了,这个幼儿园跟天堂一样;另外一种就说这什么破幼儿园啊,孩子不就是玩么,啥都不教。“当时就有妈妈,尤其是奶奶这个辈分的人,很愤怒:你们怎么能宣传这样的学校。连着对我也很愤怒。”张同道一脸正经。


在他看来,中国的家长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自由,一方面还希望孩子接受知识,因为归根结底,那些孩子还是要在中国考大学,除非下定决心出去留学。


更多的妈妈看完片子后开始回想,自己对孩子做得到底对不对,自己爱得对不对,给孩子的到底是帮助还是伤害。


拍完《小人国》后,张同道被当成儿童教育专家,被邀请参加各种幼教活动,之前有900个幼儿园长参加的全国大会,他也被邀请上台发言,主讲《小人国》里的儿童教育。


张同道认为,在儿童教育中,最基本的是对孩子的尊重,是把孩子当作人,还是当作父母的附属物。“就像‘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山东弄了个中华民族精神园,把‘二十四孝图’刻成碑。我说那里面有个杀人犯你们知道吗。”


“多拍点我孩子”


拍《小人国》时,取得孩子家长的拍摄许可并不容易,有的一开始就签了,有的一直等到看到样片才肯点头,还有的签了同意书看完电影首映后又反悔,为此,张同道不得不花费15万元,重新制作数字拷贝的母盘。


取得巴学园拍摄许可很简单,其实巴学园自己也在拍DV,用于制作成教学片,只是拍摄效果不好。


张同道有时会犹豫,他担心自己的拍摄、放映会对这些孩子的将来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辰辰、池亦洋。


池亦洋的家长比他放心得多。他们不仅同意拍摄,还告诉张同道,如果他们有钱,他们会主动支持他拍。


2009年《小人国》在北京首映,这些孩子的妈妈们都哭得一塌糊涂。


辰辰妈妈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一直在等。即使知道,她也不打算去阻止,只是去抱抱女儿,因为等是辰辰的选择,那点风,那点冷,怕什么。如果不让她等,那是心上在下雨,心里在刮风。


南德妈妈也哭了,她责备自己把两人拆开,可能做了一件错事,可能伤害了孩子。


其他家长也都看哭了,尤其是锡坤妈妈,她们没想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那么好。


在北京首映会,池亦洋的父母也到场,看完首映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孩子曾经成为众矢之的。电影放映完,很多人提问,问池亦洋爸爸是不是很野蛮。结果他爸爸一上台,文质彬彬、斯斯文文,说话都小声小气的。


张同道有一本家长给他的留言册,大多数人都很感激,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究竟是什么样,“孩子成长中这么一个重要的时期,我们用如此专业的方式记录下来了。”


“如果有人这样记录我的孩子,我会非常高兴。”张同道的小儿子9岁,也曾在巴学园呆过。

 

他没能给自己孩子的幼儿园生活留下记录,至今有些遗憾。


张同道会再花几年时间关注教育。“这么多年中国教育,没有出现十分出类拔萃的人,尤其是没有出现创造性的人物,这说明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哪儿出了问题,光从空洞的理念出发是不够的,我希望通过我的拍摄,能积累大量的案例,来供大家去研究。”


《小人国》也为张同道积累了口碑。拍摄小学就明显比以前要容易得多,家长也更配合,甚至还有家长“走后门”,通过关系找到他,让“多拍点我孩子”,最好是主角。


似乎可以为家长这种功利心理佐证的是,有经纪公司看了《小人国》后,想找池亦洋演电影,那时池亦洋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依旧是“孩子王”。

100楼天祺的熊妈 2011-04-23 19:15:25 引用

xiongpuchun

09年看《小人国》对我的触动是巨大的!怀孕的时候陆续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李跃儿的《谁带走了孩子的幸福》等一系列育儿书籍,但那时候的熊妈纯粹只是个“学生”,理论高于实践,也有着和很多家长一样的困惑,那就是理论的东西真的能付诸于现实吗?

 

只到看完《小人国》,熊妈震惊了,当孩子的世界如此直观地平铺在你眼前,你会突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和乏味!至少从那时些,熊妈明白了一个道理,天祺不是我的附属品,她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当平等的种子慢慢在内心开始萌芽,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耐心,越来越懂得倾听,越来越倾心于观察,然后接下来,孩子的世界开始不再神秘,不再难以捉摸!

 

平等!并不仅仅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讲话,更重要的是要放下作为家长内心的骄傲和赋予其生命后自然产生的趋使感!

  上一页  1 2 3 4 5 6    共有记录数:109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