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蘑菇松鼠国际早教中心642qe 2020-11-05 14:37:27 引用
爱孩子,是每位家长的本能。家长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孩子,但是这种“倾其所有”的爱,在孩子长大之后,恰恰会让很多父母觉得心酸“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都不能心疼心疼我呢?”今天的这篇文章,或许能告诉你。
朋友曾跟我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工作特别忙,她在单位加班,错过了晚饭时间。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小区楼下时,看到自家窗户闪烁的灯光时,担心儿子有没有吃晚饭。
一进门她就看见茶几上嫩绿的芦笋,那是她最爱吃的菜,儿子跑过来抱住她说:“妈妈工作辛苦了,我和爸爸给你留了晚饭!”朋友说那一刻是她为人母最幸福的时刻。
的确,孩子能够心疼自己、理解自己,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景经常出现:
我曾在小学的校门口见过一位年轻的妈妈,两手提着沉重的蔬菜和皮包,站在校园门口翘首以盼。等孩子们终于放学了,一个男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妈妈身边,把书包从肩上扒下来,推到妈妈怀里。
妈妈不断地给孩子解释着,希望孩子能自己背书包,可她的孩子并不领情,怒气冲冲地把书包摔在妈妈的脚下,径直而走……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累计的溺爱和保护,最终会让孩子任性、骄纵,也会缺乏心疼自己的情感!所以,并不是孩子不懂得关心你、心疼你,而是你付出太多的爱,阻止了孩子学会怎样关心你、心疼你。
你敢让孩子吃苦吗?
去年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让很多人泪目。据说它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经摔跤手的爸爸,为了续写自己的梦想,并让自己的女儿有权利自己选择人生、选择未来,于是他从小严酷训练女儿,女儿从抗争、不解、摆脱到和解,最终成为世界冠军,改写了多数女性本应相夫教子的人生。
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女儿们终于明白爸爸为什么要让自己练习摔跤。不仅是为了梦想,也因为“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爸爸只能教你如何去战斗。”他在女儿心中一直是冷酷且孤独的形象。但是当自己赢得比赛,当赛场上响起国歌时,他又捧起女儿的脸告诉她:“你是爸爸的骄傲。”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懂得如何让孩子吃苦的父母。想让孩子“吃苦”,父母就要“舍得”,不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让孩子在磨练中懂得你的用心和付出,他才会更爱你。
你敢告诉孩子你的情绪吗?
孩子其实也懂得“察言观色”,他们能够体会父母的开心或是难过,所以,我们不必在孩子面前隐藏情绪,越早让孩子理解我们和他一样有开心或难过的情感,孩子越能懂得如何关心你。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只一次的把工作上的困惑、遇到的压力和身体的疲劳告诉他,小时候他会眼泪汪汪地问我“妈妈,你会死吗?”大了他会说“妈妈,你歇歇吧,我来干活……”
其实,我是想让儿子知道父母没有金刚不坏之身,会累、会饿、会烦恼、会生气……他有的感觉我们都会有,我一样需要别人的呵护和关爱,让他从小就开始有一种对家庭、对家人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一个具备同理心的孩子,才能在对父母的情感变化感同身受;才能在认知上了解父母的感觉。
你敢让孩子不做生活的重心吗?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一只鸡有两条腿,饭桌上有老有小,鸡腿你会给谁吃?
十有八九的父母会说给孩子,百分之百的爷爷奶奶说要给孙子。很多家长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包办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务,却忘记了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有学习爱和给予的权利。
所以我会这样做:把鸡腿给爷爷奶奶,如果爷爷奶奶不舍得吃,我会拿过来吃,至少也要拆下一大块鸡肉后再递给他,同时告诉他:“爷爷奶奶是长辈,我们要照顾他们,所以鸡腿要给爷爷奶奶吃。爸爸妈妈工作辛苦要给我们吃,爷爷奶奶让给我们吃,我们要谢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给你吃,你也要谢谢爸爸妈妈。”
这样养成的习惯是孩子每次都会把鸡腿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吃再给爸爸妈妈,其实他知道最后他还是有机会吃到的,但这个过程绝不可少。
这样的结果是,儿子很少有太多的任性,他会认为这很正常,在进入他的小社会幼儿园时,有了更强的适应性,因为在幼儿园里不可能哪个孩子是唯一的核心。
如果不想自己所有的爱和付出换来伤心和不被孩子理解,那就不要忘记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也需要保护和被关爱。让孩子在对家庭的责任感中,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