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教育

右脑教育 

电子游戏与儿童的关系研究

收藏
分享到:

楼主祥雨贝贝 2019-11-27 10:17:03 引用

happyyingyu

(一)传统游戏与现实是一种建设性的关系
    游戏者对于游戏的痴迷是游戏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伽达默尔提出,游戏无主体。游戏把游戏者卷入游戏活动,使他成为游戏的一部分,游戏者在游戏强大的魔力下,丧失了主体性、目的性和控制力,臣服于整个游戏。
    尽管游戏让人着迷,但游戏与现实处于一种和谐对话的状态,因为在儿童的游戏中时常出现游戏与现实相交替和补充的状态。很明显,游戏可以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下去。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既可以扮演角色身份,也可以暂时打破游戏结构,回到现实生活中,以真实姓名来交流。所谓游戏无主体并不是指主体的完全消灭,而是指主体在游戏中的一种潜伏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和谐的、对话的、消除边界的自由状态,使游戏与现实保持一种建设性的关系。
    (二)电子游戏与现实易形成一种隔绝对立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儿童易出现一种主体性真正丧失,被电子游戏完全控制的现象,电子游戏被称为“毒品和海洛因”。在这样的游戏中,游戏者是外在于游戏的,因为程序是预先设计好的,进入游戏就得完全被程序所控制,就得纳入它的逻辑和规则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完全由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所取代,甚至被机器所主宰。电子游戏的诸多特征使它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儿童会不知疲倦地游戏下去,把机器前的操作当做自己的生存方式,空间从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至机器前没有交往的封闭、狭小的场域。
    现实与游戏不是处于和谐对话的状态,而是相互对立和冲突的状态。这种对立和冲突的严重程度已妨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儿童身心得不到整体、和谐的发展。片面强化儿童某些方面的强烈需要,会导致他们对这一需要满足的工具产生依赖性。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