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教育

右脑教育 

儿童自我管理能力训练的准备阶段

收藏
分享到:

楼主雪瑶duheart9 2019-11-25 09:37:03 引用

avel3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地训练特殊需要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规定目标行为、确定干预目标、准备记录手段和选择奖励物品。
    第一,规定目标行为。为了使老师和学生对干预程序有共同认识,首先需要对干预的目标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目标行为既可以是替代性行为,也可以是自我刺激行为;既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同时有数个。为了便于对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这些目标行为应该是非常具体的,而不是笼统抽象的。但在许多情况下,如果几个行为可以归为一类并且可以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法来命名,则老师也可用相应的一般名称。例如,老师可以把有些特殊需要学生的挥舞手指、晃动身体和口出怪声等动作放在“自我刺激”的名称下作为一个行为组来进行干预。如果特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只有一个目标行为,则老师可以选择影响最大的行为作为目标行为来开始干预。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商量选择目标行为,以增加学生合作的可能性。
    第二,确定干预目标。老师之所以要为干预计划确定一个目标,是要给学生一个努力的明确方向。如果干预程序的目标是要增加学生的替代性行为,那目标可以设定为这一恰当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如一堂体育课内与同伴交谈3次等。而如果干预程序的目标是要减少学生的自我刺激行为,则目标可以设定为无问题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如在60分钟内有5个10分钟没有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等。在设立初始的干预目标时,老师要考虑学生现在的行为状况,在此基础上设立的目标要使学生有可能实现。假定一个学生在干预开始时一般能保持10分钟没有自我刺激的问题行为,但要这一学生保持30分钟没有问题行为对他来说是难而又难。那么,干预的初始目标可以是“10分钟没有不良行为的出现”。这样,使学生能有较大的可能因成功受到奖励而对干预程序保持兴趣。在此基础上,以后可以再慢慢地提升干预目标的标准。
    第三,准备记录手段。自我管理训练过程中的两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是,如何知道学生的行为是否接近目标,以及学生是否应该得到奖励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要为学生准备一定的记录材料。例如,假定干预程序的目标是增加学生的替代性行为,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计数器,如果是类似体育用品的腕带计数器则更好。这样,每当学生发出一个恰当行为,如与他人有社会性的交往,老师可以教他在计数器上按一下。以后,他可以用得到的积分来换取奖励物品。而如果干预程序的目标是要减少学生的自我刺激行为,则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张时间表和一个定时会发出声响的手表。每当手表过了一定的时间(如10分钟)而发出声响时,学生就在时间表上的相应格子内打一个“√”以表示自己没有不当行为,或者在这一格子内打一个“×”以表示自己在这一时间中犯有特定的不当行为。然后,等到了事先规定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得分的多少而向老师领取奖励物品。必须指出的是,老师可以根据条件的不同而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记录材料,如一个小笔记本和一张索引卡片等,都可以被学生用来作为记录自己行为的用品。
    第四,选择奖励物品。从原则上说,选择奖励物品主要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但有的学生有语言障碍或智力障碍而不能表达自己的所好。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并且从观察的结果中了解学生喜欢的东西。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奖励物品可以相对小一点,并且可以用来即时性地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当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以后,老师也可以用比较大一些的而需要学生等一段时间才能争取到的奖励物。代币制可以作为中介来鼓励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做了一定的良好行为后,得到的不是实际的奖励物品,而是一些符号,如玩具用的钱币或者五角星等。以后学生可以用积累起来的符号来换取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必须强调的是,老师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在给学生实物奖励的同时,也给学生以社会性奖励如表扬和称赞等。这样,在一定的时候,老师可以用社会性奖励来逐渐取代实物奖励。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