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窍门

生活小窍门 

孩子的沟通障碍

收藏
分享到:

楼主 2019-09-08 12:17:03 引用

在家庭中,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交流,即使偶有交流,都是“父母问,孩子答”这样的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不会主动的找父母交流、沟通,这让很多父母头疼。在心理学上,这类孩子往往被称为抑郁质孩子,他们不喜欢说话,沉默寡言,喜欢自己一个人想问题,也不爱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一般来说,抑郁质孩子的感情比较脆弱,动作迟缓,问答问题常常含糊其辞,在生人而前显得拘谨不安、畏畏缩缩。然而,这类孩子的特征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也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养成这种性格的。
     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著名的猴子实验。他把刚出生不久的猴子分为两组,一组猴子从小山猴妈妈抚养,另一组由可以提供奶水和食物的电动玩具“猴保姆”喂养。结果两组小猴子长大后,他们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猴妈妈养大的小猴,行动十分灵活,并且容易喂养;而山玩具妈妈养大的小猴,却出现了行为呆滞、敏感、易怒等现象。实验结果说明山“猴保姆”喂养的小猴子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个实验证明,情感交流对动物如此重要,那它对我们感情更丰富的人类的影响更不用说了。
     正常情况下,孩子应该是天真活泼、爱说好动的,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学校里有什么集体活动,班级里有什么新鲜事,哪位同学出了笑话,孩子们是乐于同父母分享的。但如果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缺少父母的情感关爱,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害怕交往,造成孩子在沟通方而的障碍。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