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芬兰的教育模式真的那么好吗?

收藏
分享到:

楼主迎海8766baba 2018-12-27 09:17:05 引用

xwcfvlle0

芬兰的教育模式也并非无人指责。有人说它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要求太高,而对能力很强的孩子要求太低,并且在培养创造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此外,芬兰教师太喜欢古老的粉笔加教授的教学方法。奇怪的是,尽管芬兰人对技术进步如饥似渴,他们却在为教室装备现代技术设备方面行动迟缓。
     更奇怪的是,芬兰最成功的学校也开始面临着同样的、来自家长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扭曲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教育。在维尔托拉学校中,年长些的教师们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他们说,如今的家长更急功近利,他们质疑我们的评分等级,要求给自己的孩子特殊待遇,游说官方以增加评估次数,给学生更多作业及额外的语言能力辅导。有人在呼吁政府效仿英国的先例,公开为各学校排名次。维尔托拉学校的全体员工对未来忧心忡忡。“我们芬兰的教育体制并非完美无瑕,但是却很健康,”一位教师说,“我们应该对效果很好的体制有信心,而不应该通过复制别国的错误来试图让它更好。”
     然而,此时,芬兰仍然是一个先驱,而不是一个随从,其教育体制中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少量考试,少量的竞争压力,少些埋头苦干——正慢慢渗透全世界。苛刻的国际学士学位教学大纲是针对124个国家5000多万学生制定的。近些年来,该大纲也削减了其规定的总课程量。威尔士也废弃了针对7岁儿童的标准化考试。对11和14岁儿童来说,这些考试也改成了可选择性的。到2009年止,英国的青少年最后两年学校生活中的考试量将减少1/3。在美国,尽管官方力挺标准化测试,私立学校及各高校在选择学生时都不再偏重考试成绩了。
     甚至那些曾经被谑称为“考试地狱”的国家和地区也慢慢不再相信考试可以作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尺了。从韩国到中国,许多家长纷纷送孩子到西方国家接受教育,因为在那里,学术压力没有那么不堪忍受。在国内,变化也开始了。新加坡的中等学校在选择学生时更多取决于他们的个人能力,而不是他们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这个富足的城市国家的官员们声称,要从以考试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向以人才培养为主导的教育体制转变。“如果我们坚持把全国性考试作为(衡量儿童的)唯一方式……当然,这样做既透明又简单,但是也会窄化我们对‘人才’的定义,也往往会窄化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新加坡教育部长塔曼。山姆戈拉特南说,“当你从一种只关心效率的体制转变成一种关注选择的体制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模糊性。我认为这种模糊性是好的;它模糊了人的身份,模糊了定义,所有人都不会被贴上标签,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处在哪个级别的能力小组。每个人都是需要培育的各种才能的组合体。”再见了,被成人严格管理的儿童!你们好,真正的孩子!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