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淡淡荷香 2018-07-07 11:17:05 引用
在探讨校外教育概念之前,首先对何谓教育作一番探究,很有必要。
就一般教育概念的形成来看,当教育尚未形成制度化之前,人类的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当时的教育亦无校内和校外之分。随着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而与学校相对的各种校外教育活动也同时具有了产生的条件与基础。
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其制度日益规范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迅速提升,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重要的作用与功能亦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并不断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已经成为了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而校外教育因其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也已然具有了与学校教育并驾齐驱的趋势。
校外教育真正受到重视,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得以推动,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以实践推动为基础,人们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并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外教育理论体系。这标志着校外教育学的诞生,同时也为校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研究校外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其内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校外教育概念的产生都相对较晚。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把校外教育称为课外活动,范围仅涉及学生参加的一些课余活动,而且这些活动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同时西方学者还常常把校外的教育活动归属到社会教育的范畴。就我国来看,辛亥革命后也曾一度把学生在校外参加的活动归类为社会教育。鲁迅在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科长期间,就曾致力于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校外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在历史发展与演变的长河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形式上的多样化及内容的多元化,亦使得其在学术概念上的表达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