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snoeblue 2018-04-06 13:17:04 引用
我们用这两条规则来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洗餐具。家长常因为这件事对孩子不满意,跟孩子发生冲突。如何避免呢?
我们知道,3~4岁的小孩子很喜欢洗杯子,洗抹布,总之,想做妈妈做的事情。促使他这样做的动机是学习新东西、完善技能的愿望,还有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等他们长大一些,到8~10岁的时候,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从家务转到了更复杂的东西上面,例如电脑、阅读、竞赛,而交往的需求也主要转向同龄人。
已经上学的孩子为什么还会(心甘情愿地)洗餐具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依然有和妈妈交流的动机——愿意帮助她,和她保持良好的关系。此外再加上正面自我评价的动机(感到自己是一个助手)。
为何存在这样的动机?很可能是因为母亲注意用正面的语气进行交流。她没有用类似“你为什么又……?!”“什么时候都求不动你……”“要跟你说多少遍?!”……的批评口吻来破坏做家务的气氛,而是温和地提醒,有时是请求孩子帮助,有时是充满感激地提到孩子所伸出的援手。也就是说,让生活琐事不失去正面的感情色彩,这样就不会失去做这件事的兴趣。看看一个19岁的女孩子如何看待类似的情况:
我父亲是一位军官,总是要求规规矩矩,井井有条。我跟他的关系总体来说不错。不过我不大喜欢收拾房间和洗餐具。有一次——当时我13岁——他对我说: “莲娜,你对我好不好?”我回答说“好”,他接着说:“……你愿意让我在家里感觉舒适吗?”“当然,爸爸。”“那么我想告诉你,如果家里整齐干净,特别是餐具都洗得明晰照人,我就会觉得非常舒适。”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一直都认认真真地洗餐具。
但是应当承认,生活并不总是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