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交流会馆 

育儿交流会馆  

培养幽默感,家长可以这样做

收藏
分享到:

楼主老虎爷 2018-04-06 09:17:04 引用

abcnnsgo

听话的孩子身上会出现相反的问题。他们努力做到“循规蹈矩”,准确无误,这样的孩子有时会过于拘谨。
     父母可以而且应该告诉孩子,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无拘无束,潇洒自如。待人接物自信大方是有教养、有风度的表现。
     但为此首先要心情放松,轮到幽默感发挥作用了。
     沙俄时代的俄罗斯贵族阶层很注重培养孩子言谈举止大方,教他们学会用幽默化解尴尬。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中对此就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尼古连卡10岁左右。
     家里要举行儿童舞会,客人们带着盛装的女孩纷至沓来,空气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哥哥提醒尼古连卡,该下楼到大厅去了。
     尼古连卡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舞会上应该戴的白手套,他慌了。他翻遍了所有柜子,只找到了一只软皮手套,而且又旧又脏,中指还破了。他戴上这只残缺不全的手套,难过地看着露在外边被墨水染黑的中指。然后他急急忙忙地赶到客厅,完全忘了自己还戴着那只难看的手套。
     他小心翼翼地走到祖母身边,小声对她说:
     “祖母!怎么办?我没有手套!”
     “这是什么?”祖母忽然抓起我的左手说。
     “看看,我亲爱的,”她继续对瓦拉辛太太说(用法语),“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了跟您女儿跳舞,穿得有多漂亮!”
     祖母紧紧抓住尼古连卡的手,直到大家都笑起来。男孩的内心苦乐交加。一方面,他觉得很丢人,于是用尽全力想把手挣脱出来;但另一方面,他所喜欢的索尼奇卡笑得那么开心,他也随之释然:“我们相视而笑,这似乎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
     托尔斯泰通过尼古连卡之口,以一段精辟的话结尾:
     手套这段插曲本可能使我狼狈不堪,结果却让我受益匪浅:我在客厅——一这个令我一直觉得恐怖的场合找到自如感,现在我在那里不再局促不安。
     托尔斯泰准确而细腻地描写了孩子从拘谨到自如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祖母的睿智:她懂得,幽默可以使人摆脱过分的紧张。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