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

宝宝心理 

为什么孩子总是很苦恼?

收藏
分享到:

楼主水云a54 2018-04-04 12:17:04 引用

kmayp5

当父母的爱是以“成就”为条件时,孩子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情绪问题!
     与全美各地的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疗师交谈后,我真是受益匪浅,并且印证了一个事实,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感到困惑的人,不少同行都在为不快乐、深受困扰的天之骄子的数量日益增加,以及为缺乏对这个问题的正视而感到焦虑。我联系过的心理医生、心理专家和精神健康工作者,全都急于与我分享他们手边的相关病例,我们努力推论究竟是什么因素让长久以来认为最不可能出现情绪问题的族群,出现了惊人比例的情绪困扰。我们常在电话中畅谈数小时,讨论棘手的病例,以及探讨“大局面”的问题。尽管我从全美各地医生口中听到诸多令人费解又恼人的故事,但毕竟都只是研究者随口谈论的“坊间传闻”。科学家仰赖的是研究大量群组对象后得出的结论,无论案例本身多么发人深省,端赖独立的案例并不能成就结论。那么,对这些孩子的研究在哪里?我们常听到人们感叹这一代的孩子是多么“娇生惯养”,却从未听人提到他们有多苦恼。
     之前在加州和旧金山大学医学图书馆里花费数月所作的调查,帮我厘清了为何有关富裕年轻人情绪问题的讨论会如此稀少。事实上,出自教养良好、生活优渥家庭的孩子是研究者最不想研究的一个族群,长久以来,心理学领域一向着重于研究中产家庭的问题,尤其近几十年来,研究的焦点更是转移到了传统上被视为危险族群的贫穷子弟身上。大量的文学著作论述贫穷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情绪和社会的挑战,销蚀了父母教养子女的能力,导致贫穷子弟有着高度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这种推论的正确性长久以来都被深信不疑,意即若缺乏收入可能代表着不好的教养,那么,高收入应该表示会有良好的教养。直到最近,社会科学家才认为这项推论虽然合理但却不一定正确,并终于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教育程度高、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孩童和青少年,而他们的研究发现是新的、论调一致的,并让人感到格外困扰。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