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一代天王 2018-03-23 13:17:04 引用
现在我们所说的音乐,基本上都是指以西欧为中心产生的西洋音乐。比起日本的传统音乐,西洋音乐更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以欧洲大陆为中心的西洋与日本所处的东洋,自然环境迥异,生活环境也大相径庭。而西洋音乐正是诞生于这种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
比如古典乐迷(非乐迷也一样)耳熟能详的维瓦尔第的《四季》,当中有一段描写了农人欢歌起舞,庆祝秋季庄稼丰收的场景。那应该是18世纪意大利农村的光景。
当然,音乐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艺术形式,是语言和影像难以表述且不可置换的。不是说维瓦尔第的《秋》表现的是意大利的秋天,就非得演奏出意大利秋天的味道来不可。但是,如果孩子能够理解意大利之秋与日本之秋的区别,将更有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也更能激起他们想进一步知道意大利的秋天究竟是何光景的探究心。
我之所以会留意到东西洋文化的差异,缘于米勒的绘画作品《拾穗者》。不知道现在的教材还是不是老样子,我读初中时,美术课本上就有这幅画,是一张很小的图片。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幅名画,我却完全不懂它到底好在哪里,甚至完全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也许,欧洲夏日黄昏绚丽的色彩光影,确实很难画。但我连画中人物在干些什么都看不明白,就更不要说理解它的精妙之处了。
这对日本的中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反应,因为在日本并没有捡落穗(收获后掉落在田间的麦穗或稻穗)这种生活习惯。日本的收割,都是从根部整株割下,再进行脱谷,很少会有落穗留在田间。而在米勒生活的19世纪的欧洲,麦子成熟后只收割麦穗部分,所以常有麦穗掉落在地上。麦收后,生活艰难的农妇们便会到田间拾取这些落穗。
如果对这些背景一无所知,老师又不对此加以讲解,只说这是米勒的名画,就很难让孩子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很多事情,对大人而言是常识,对孩子而言却是未知的世界。大人自己也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反正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不便,索性常常不懂装懂,蒙混过关。
恕我说一句失礼的话,恐怕有不少人只知道米勒的《拾穗者》是一幅名画,却不知道落穗究竟是什么。我自己也是查了百科辞典和网络资讯才知道的。另外,我也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的盲区。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说:“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
从孩子练习《孤挺花》《美丽的风铃草》开始,我们就应该和他们一起学习,从而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探究心,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