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交流会馆 

育儿交流会馆  

父母如何处理与6-10岁孩子的亲子关系

收藏
分享到:

楼主chun代萱d79 2018-02-21 12:37:04 引用

qvttjte0
    6岁以前的孩子自然跟父母关系十分亲密,向父母寻求关爱和抚慰。孩子进入6岁以后,他们开始走向独立。这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亲子关系。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儿童智力发育、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让孩子奔波于音乐舞蹈班、运动训练班或者其他课外活动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跟孩子待在一起的“质量时间”,亲子时间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关于“质量时间”有很多种说法,人们看法各有不同。你是否探讨过跟孩子在一起的“质量时间”意味着什么?它该是什么样子?身在其中你跟孩子却都浑然不觉?好好思考下怎样来打造“质量时间”可能会很有意思,而且可以帮助忙碌上班的你精心安排跟孩子共处的时光。“质量时间”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它包含有三个要素:分享、重视、认同。

    如果我们不能充分重视如购物之类的日常琐事,工业时代文明就会轻而易举侵入我们的生活,破坏亲子关系。有人认为游戏机之类的影响无关紧要,这种思想太危险了。孩子们很容易迷上这些东西。唐纳德施夫林博士是儿科医师,他建议父母绝对不要给孩子买游戏机之类的东西。他说:“孩子一旦痴迷于游戏,你会发现那有多么的可怕。就像出门必须系安全带戴安全帽一样,对此我态度无比坚定,千万别给他买这些东西,没有例外,绝对不行。”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重视,但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恰当的时机或者完美的情境增强亲子关系,那我们就努力找一些较为合适的机会。犹太宗教学家马丁布伯博士提出人际交往的两重性。一种是“我它’(Ht)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把其他人看做客体,远离我们,没有灵魂。另外一种是“我你(I_Thou)”模式,每个人都被视为独特的个体,都是神圣无可替代的。

    现代社会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跟孩子交往属于布伯所说的“我它”(I-It)模式。但是,你想想父母就像拎个玩具似的牵着孩子逛食品店,把孩子扔在电视机前,不都属于这样的情况吗?由于文化和家庭的关系,被当做客体的这些孩子易怒,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美国很多儿童长大后出现抑郁、自杀、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年龄在逐渐长大,但是如果他们视自己为客体,就不可能真正成熟长大。健全的人格是基于孩子能够处于“我你(I-Thou)”模式,珍惜自己,欣赏自己。这一点是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给孩子的,让孩子在简单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你对他深深的爱。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