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交流会馆 

育儿交流会馆  

家长要反思家庭中的性别教育状况

收藏
分享到:

楼主庾雅柏711mum 2018-01-05 10:17:04 引用

wfgsiq4
    无论家长是否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扮演都会产生影响,只不过效果不同而已,且这种影响自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已开始起作用。在严格意义上,应该要求家长,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要学习性别教育相关知识,反思自己对性别角色扮演的认识。

     性别教育就是关于男女两性如何学做“男人”与“女人”的教育,即性别角色教育。何为“男人”?何为“女人”?通常人们会回应,“男人”就是有男性气质的人,“女人”就是有女性气质的人。那么,何为男性气质,何为女性气质?波伏娃认为,性别除了生理方面的性征不同外,并不存在自然的性别气质,它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男女性别气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孩子性别气质的形成。性别教育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性别异化常常会因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性别教育不当引起。中国当下较常见的现实情况是:即便在“男孩做男孩该做的,女孩做女孩该做的”理念引导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常因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期待表现出“性别刻板印象”。

    所谓“性别刻板印象”就是对男女角色过度简化、僵化、类化的认识或假定,常以男女性别对立的方式思考性别角色,忽略个体差异,赋予男女各自不同的性格、态度和生活方式、职业等。

     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为家长如何培养男孩、女孩提供了参照模式,但其中蕴含着性别歧视和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局限性。尽管当下很多家长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平等,甚至有的家庭出现“妻管严”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性别教育能祛除性别刻板印象。无疑,当下我国还是男权社会,社会各层面的领导者多数还是由男性担任,家族长辈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存在,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以及男人是家里的主心骨、经济主要来源等观念,都会把性别刻板印象带入到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之中,影响到他们对自身性别角色的定位。对此,家长要保持警醒,如果父母总是按照传统的性别要求教育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总是鼓励女孩文静、细致、听话、守规矩,忽略对她灵活、独立、探索精神的培养,见到女孩大声说话、活泼好动、能玩能闹等行为就加以否定,称其“疯得不像个女孩”。这使许多女孩长大后,在小学是懂事、合作、常受老师夸奖的好学生,而到中学则因过分拘谨、思维不活跃、缺乏创造精神而变得平平常常。而对许多小男孩来说,如果因为受了委屈掉眼泪,马上就会受到“不像男子汉”的指责,类似这种批评过多,会使男孩的个性受到压抑。其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生活中除了具有自己性别中的一些典型特性以外,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对象面前还需要表现出不同的性别特性来。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