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准备圈

产前准备圈 

许多阿片类药物都曾用于分娩镇痛

收藏
分享到:

楼主伊伊小宝 2017-10-15 13:37:04 引用

tangyiyi2009

许多阿片类药物都曾用于分娩镇痛,但是需要大剂量的静脉用药才能有效地缓解疼痛,这常导致母体或胎儿镇静和呼吸抑制。虽然通过硬膜外应用局部麻醉药可使许多妇女获得满意的镇痛,但仍有一些人会发生镇痛不全、严重的会阴不适、不舒服的运动阻滞以及交感神经阻滞所引起的低血压等并发症。因此,麻醉医师通过在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应用阿片类药物,来改善生产和分娩期间的镇痛和麻醉。硬膜外给予阿片类药物所产生的镇痛效果要比静脉内给予相似剂量的药物所产生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因此可以应用较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以使母体的血药浓度峰值以及药物与胎儿的接触最小。分娩时经蛛网膜下腔应用阿片类药物可进一步减少胎儿的药物接触。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有了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进行镇痛的临床报道,人体和动物实验也都证实了不含防腐剂的现有阿片类药物用于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没有神经毒性。硬膜外应用的阿片类药物可能是通过脑脊液以及穿过神经根袖而作用于局部脊髓胶质区阿片受体的。硬膜外应用的阿片类药物也可弥散人体循环,作用于更高中枢的受体,速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特性(例如与脂溶性成正比,与分子量成反比),产生的药物血浆浓度与肌内注射后相似。 根据阿片类药物的理化特性,临床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类:①非脂溶性(例如吗啡),作用起效延迟,持续时间长;②脂溶性(例如芬太尼、舒芬太尼),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问都较短。吗啡的硬膜外一蛛网膜下腔比(即达到一定临床效果所需给予的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的药物剂量之比)约为1 0:1。应用于蛛网膜下腔的吗啡被组织摄取的速度较慢,而且在脑脊液中向头侧缓慢扩散,从而可导致迟发的呼吸抑制。芬太尼的脂溶性是吗啡的600倍,硬膜外一蛛网膜下腔比约为3:1。因为芬太尼紧密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所以脑脊液再分布最小,呼吸抑制的危险性也最小。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