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族教育规划

收藏
分享到:

楼主绝世宝宝 2017-08-13 16:17:04 引用

jueshibaobao

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平衡的因此,制订民族教育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特殊性,并制订出相应的科学规划,才能促进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就我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内部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城镇类型。主要是城镇郊区及民族地区中的汉族乡,这是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较发达部分。其特征是农业的多种经营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非农产业也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经济活动,并且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调整生产结构,人们已解决温饱问题,收入水平较高,对教育的需求较高,集资办学热情高,三率”高。乡村人口较稠密,能按照我国教育的一般形式办学和组织教学。第二层次,一般乡村。介于商品经济较发达和贫困乡村之间的类型,同城镇类型一样,都是民族地区的少数县乡。这一层次的特征是人们经济活动处在由自给自足向商品经济转化阶段,其生产活动基本能满足自我生存需要,并且有一定的剩余,人们对教育有一定的需求,但程度不高,教育中仍存在三率”低等现象。这一层次主要包括我省的肃南、肃北、阿克塞等民族自治县。第三层次,贫困乡村。省目前约有80%民族人口尚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人口多处在自然地理环境较差,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们经济活动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状态,农业活动基本上是粮食生产活动,牧业活动是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尚不能自给,剩余产品极少,因而除购买少量不能自己生产的必需品外,很少参与市场交换。人们受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旧的行为方式对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对教育的需求很低,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产生对教育内趋力,文盲半文盲比重高,教育发展落后,三率”低等问题极为严重,教育的发展还处于依靠“输血”状态。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极不平衡的从而决定了民族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因此,确定民族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应当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对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采取相应的多种教育形式,合理考虑规模结构和布局,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努力扩大民族成员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民族教育的有效发展。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