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省民族教育的特殊性

收藏
分享到:

楼主隗夏青040ixd 2017-07-23 17:37:04 引用

wjimjames9
    省民族教育有哪些特殊性,综合上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特点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教育本身所有的特殊性。即由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带来的特殊性。民族语言是构成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平等又是民族平等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民族地区必须开展双语教学,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坚持双语教学是省民族教育的一个特点。
    
    2.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形成的对民族教育的制约性。省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地域广阔,群众居住分散,尤其牧区牧业生产流动分散,牧民逐水草而居,与学校教学要相对集中形成突出的矛盾,因而在办学形式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性。民族地区除办寄宿制学校外,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搞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因地制宜,变制约因素为有利因素的积极行动。
    
    3.落后性。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造成的民族教育的落后性。省民族地区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四率”低,解放前我省藏区只有很少的现代教育,学校数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等方面和汉族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这种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和落后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事实上不平等的一种表现。虽然经过解放后40年的努力,差距已有缩小,但是这种差异决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存在问题在于我如何努力缩小和消除这种差距,改变落后面貌。
    
    4.由于外生产观念、宗教,传统习惯形成的观念上的自我保守性和封闭性。主要反映在生产上的低水平和科技文化上的低要求。省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地方群众对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没有文化照样放羊牛的思想很普遍。回族、东乡族,保安族女童入学率低,许多青少年从小弃学经商,这些都反映了落后的陈旧观念和意识。不少群众不能很好地从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想问题,因而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都严重阻碍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5.不平衡性。由于经济条件、教育基础等差异形成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是总体落后条件下的不平衡,各民族教育起步迟早不同,起点高低不同,办学条件不同,最主要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这种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这是省民族教育发展进程中将长期存在又一特征。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