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我是小帮 2015-01-06 10:34:36 引用
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明明是一道主观题,为何还有对错之分?难道只有“让梨”这一选择才会取得如今教育的认可和赞同?难道如今的学校教育竟变的如此“单)一”?……
当我们满怀憧憬的把孩子送入学校的大门,我们都充满了无限的寄托和渴望,我们希望孩子会得到更全面而优质的教育,我们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希望孩子能拥有更广阔而多彩的天空……而面对“孔融让梨”的尴尬选择,我们又不得不沉默了,或许只有这一单一的选择才会是高分的保障,或许只有违心的赞同让梨并放大发光点才能得到认可,或许我们应该洞察的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出题的本质……
面对“让梨”的美德与“不让梨”的真实反馈,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简单的一个大大的叉究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固然没错,但是,当孩子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和亲身感受,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时,又岂能是简单的一个叉判断得了的呢?!孩子认为自己没错,因为他或许认为遵守秩序,每人按需所取是最合理的;他或许认为大家应该公平竞争,这样才是最合理的;他或许认为让了自己就不会拥有了,而自己未免太过委屈……每个孩子的想法或许是不同的,而我们在审视孩子们的回答时,为何不能听听他们的心声呢?
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而我们简单的一个叉或许只会让孩子的心理默认为说出真话就是错误的!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们似乎对说真话就会有畏惧,那么教育的意义又何存?
我们要鼓励孩子说真话,要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虽然提倡让梨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学会礼让,学会谦卑,但是,如果“让”并不是发自于孩子的内心,而是出于一种被迫,那么恐怕让梨的根本意义也因此而荡然无存了吧!如果孩子的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不让梨,并把这个真实的想法表述了出来,这又有何不对?我们要鼓励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抨击或是阻拦,当然,对于孩子的理解的偏激或是做法的不当,我们要及时、适当、积极的引导教育,让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接受并领悟教育的内涵!
教育要让孩子懂得真正的真善美,而并不是硬塞进去的素质教育或是道德教育!我们要给孩子发挥和创新的机会,我们要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的权利,我们要给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空间……孩子需要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成长氛围,他们同样需要一个真实而没有束缚的教育空间!
“孔融让梨亦或不让”不仅仅是一道是非题,更是一道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愿我们都能给孩子以尊重,给孩子以理解,给孩子以真实,给孩子以引导,相信让与不让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内心最真实而认真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