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辟谷修仙法,做“不老妖精”又如何

收藏
分享到:

楼主花信年华之殇 2013-12-21 13:17:02 引用

kevybo

辟谷是道家养生、修炼的重要法门。在古籍中,辟谷又叫“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就是通过断绝平常吃的五谷杂粮,来进行修炼的一种做法。大体来说,辟谷可以分“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服气辟谷”即以服气和辟谷相配合,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最大特点就是辟谷以后,几乎不吃任何东西。简单地说,就是练气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说到了“气满不思食”的时候,身体自然对饮食的需求就会减少,这时候为了更进一步,就要开始进行辟谷。
    由于道家流派很多,具体操作也存在一定差异,有些流派主张在一开始就要完全辟谷,饥饿的时候喝一两杯胡麻汤,渴的时候就只喝清水。有的主张慢慢辟谷,逐渐减少食物,具体做法是每天少吃一点,直至完全不吃。
    另外一大类,是“服药辟谷”,最大特点是服用药物来代替食物,辟谷以后,要用药物代替食物。具体的药方很多,《千金方》里面就记载了好几十个辟谷的药方,总的来说,这些药物都具有高营养而且消化慢的特点,比如像各种豆类、大枣、胡麻(芝麻)、栗子、酥(一种奶制品)、茯苓、黄精、天门冬、白术、人参、蜂蜜之类的药物,这些药物经过配伍以后,制成药丸或者药膏,辟谷后就以这些药代替食物。还有的是一些高营养而难消化的药物配方,大吃一顿以后,可坚持很长时间不吃东西,这也是辟谷。
    这两种辟谷,都有长期和短期的情况。长期就是辟谷以后,十多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都不吃食物,这种一般入学不了,也见不到,我们姑且不谈。短期,就是我们选择一些日子,坚持一天或者几天不吃五谷,或者完全靠气功,或者吃一些特制的药物,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清理自身。对我们一般人而言,这种短期辟谷更有可行性,所以我在这里,主要介绍这种短期辟谷。
    古人认为,食物种类和人的特点存在联系。比如《大戴礼记•易本命》里面就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这种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道教非常推崇后两句,辟谷和服气就是道教实践后两句采用的手段。
    道教认为辟谷对所有人的健康都有好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选一段时间练习辟谷。道教的经典《黄庭内景经》里面说:“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大意是说,五谷杂粮是后天之气,会扰乱神明,影响先天之气的修炼,所以想要返老还童,就要断绝五谷。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在历史上坚持辟谷的人很多,从秦汉到近代,一直都没有中断过。根据现有的资料,历史上最早具体记载辟谷的书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去(却)谷食气篇》,书里面说:“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晌(啕)炊(吹)之,视利止。”大概意思是说,刚开始辟谷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头重脚轻、身体感觉无力的症状,这时候就可以用“吹啕”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既包含了“服气辟谷”,也包含了“服药辟谷”。
    而最早实践辟谷的人,根据资料记载,是春秋时鲁国人单豹,书上说他“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以后,在国家的正史和道教人物写的史书资料里面,辟谷的人很多,比如东汉方士王真、郝孟节、郗俭,三国时期的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石春,南北朝的葛洪、寇谦之、陶弘景、东莱道士王道翼、冯生、孙游岳、南岳道士邓郁,唐朝的孙思邈、潘师正、司马承祯,宋朝的赵自然、柴通玄,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辟谷以后,完全不影响正常的活动,而且身体比一般人要好很多,即便年岁已高的时候,身体依然很好。
    在中国古代,写书和现在完全是两个概念。古人认为写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这里面完全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古代写一本书要花费的精力很大,而且物质上的投入也很多,可以说完全是公益事业。古人没有版权意识:不靠写书赚钱,所以古人留下的书是不是一定合乎事实不敢说,但是可以保证书里的内容合乎作者的认识,不存在故意欺骗后世的情况。既然在将近两干多年的时间内,有几百种书都记载了辟谷这件事,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件事的真实性。
    我自己也曾经尝试过辟谷,的确很有好处,现在几乎是每周都有一天坚持辟谷,只稍微喝一点水,身体的状态的确感觉不一样。刚开始辟谷的时候,感觉到肠胃非常受益,辟谷后,慢慢增进饮食,消化更加顺畅,精神状态也更佳。坚持了两三个月,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