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梓邦宝贝 2013-02-20 11:19:40 引用
20年代,上海大中华纱厂是集资3 00万两银子创办的,设备比较完善,当时就被同行业称为“模范工厂”,一度牌子很硬,生产经营得很好。
1 922年8月,厂方因经营失当,资金周转不灵,生产难以维持。大中华纱厂无奈,于是便请求永安纱厂投资150万元与之合作,或者给以借贷以救燃眉之急。
永安纱厂此时经营得颇顺,150万元它是拿得出来的,但它拒绝给予借贷,也不愿意合股投资。永安纱厂计高一筹,它不愿给钱是因为不愿“一勺汤”、“一杯羹”地占些便宜,而是想“连锅端”。
大中华纱厂不愿意,竭力想坚持下去,可是到了1924年,大中华纱厂终因债台高筑,被债权团接管,登报拍卖,标价银194万元。
在此之前永安厂曾出价175万元,因大中华厂拒绝私下成交,坚持公开拍卖,未能成功。
但是,由于当时江浙战乱激烈,企业家都不愿在这时把活钱盘成死钱,所以,虽然登报多日,却无人问津。公开拍卖还是没有成功。
迫不得已,大中华厂只好去找永安重续前议。生意怕走回头路,那是当然,这时候,可是大中华厂求人家永安厂了,自然不是原来的价码了。大中华走投无路,在其一再央求下,永安厂出于“同情”出了159万元,为大中华厂偿还债务,各债权人以几折收回债款而了事。
永安厂有远见,有眼光,不为蝇头小利,而为大利着想,有大野心。这在兵法上就是“擒贼擒王”的点子,就是“掏心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