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交流会馆 

育儿交流会馆  

不要再做“和别人一样”的妈妈了

收藏
分享到:

楼主包丁丁 2013-01-18 11:39:02 引用

psnbldada

    “我忙活半天做的饭,孩子却一口也不吃”——因为这个理由而失控发怒的母亲也有很多。
     孩子两岁左右时,舌头的感觉会变得非常灵敏。在孩子零岁到一岁的时候,母亲如果一直喂孩子吃口味较淡的东西的话,到两岁时就不会出现严重挑食的情况。不过,如果母亲一直都只喂孩子吃同一种东西,或是从一开始就喂孩子口味较重的东西,那么孩子就会适应那种味觉,在这个时候喂他口味不同的东西,孩子就不会吃。这样一来,在孩子两岁左右时就已经开始挑食了。当然,也有那种一生下来舌头就非常敏锐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会越来越挑食。
     在家长看来,好不容易花时间做出来的饭菜,孩子却一口也不吃,这已经超出了挑食的程度,变成了“你是不是在耍我玩呢?”这样的感受。之后,家长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尝试各种办法,于是便出现了“求求你了,快吃吧”、“吃点儿吧,就吃一点儿”或是“那我再给你弄碎些,然后你要吃噢”之类的局面。
     不过就算是这样,孩子还是不吃不喜欢的东西。去参加育儿座谈会或者交流会时,发现提出“我家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的人很多。这时候,讲师一般会对大家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是么?比如喜欢这样的衣服或是喜欢这种玩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在吃上也是有个性的”、“过去的孩子虽然挑食的情况比较少,不过他们那是被逼无奈”、“多少有点儿挑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考虑到营养方面,应尽量让孩子吃的样式多些,不过有些东西怎么也不肯吃的话,那就用其他的东西替代来补充营养,没必要对这个问题那么神经质。孩子能够开开心心地吃饭才是最重要的”类似这样的话。
     听完这些话,回到家中考虑晚饭要吃什么时想起“啊,对了,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没必要逼着孩子吃,用其他的东西代替来补充营养就行了”,于是努力地不去强迫孩子。
     不过,虽然想着要努力不去强迫孩子,可这毕竟是自己费时费力做出来的饭菜,所以做妈妈的在心底深处还是会希望孩子能够吃掉。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做母亲的虽然在嘴上对孩子说“你要是不想吃的话,不要勉强,不吃也没关系的”,但是,因为内心深处隐藏着“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多少吃点儿啊”这样的情绪,所以自然会在说话方式和态度上流露出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觉到“妈妈嘴上说不吃也没关系,可是眼神和态度却在对我说‘快给我吃’”。
     也就是说,孩子同时接收到了两个互相矛盾的信息。到底应该服从哪一个呢,这必然会使孩子感到困惑。这就是所谓的“双重约束”。
     有一句业内经常说的玩笑话:对孩子来说,最让他感到困惑的其实正是家长一边叫嚷着“自己独立去做”,一边干涉孩子。举个例子,家长一直对孩子说“要独立地去做事”,于是孩子作出“我不想学这个”的判断,之后将课程翘掉了。家长很生气:“你在干什么,我不是让你独立地去做事么?”孩子听后很困惑:“为什么妈妈说让我自己独立地去做,我反而不能独立地去做了呢?”
     显然,孩子的不满是正确的。虽然家长期待孩子“自己独立去做”,可是这个“自己独立”的行为的内容,家长已经决定好了。当孩子所做的事情与家长的期待不符的时候,孩子的行动就会遭到家长的干涉。如果真的想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去做一件事情的话,不要管他就可以了。如果父母总是大呼小叫地干涉,就会让孩子总是接收到互相矛盾的信息,使孩子感到困惑,这样下去孩子迟早会变得情绪不稳定。
    因为都是凡人,所以真心话和场面话不一致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要是这之间差距太大的话,孩子就能够察觉到,会产生“妈妈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啊,真搞不懂”这样的困惑,且很容易变得情绪不稳定。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