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医

我爱中医 

在器官移植后应区别自我和非自我的排异反应

收藏
分享到:

楼主青石hj 2013-01-16 10:19:41 引用

uil4k61

    对器官移植来说最大的障碍是免疫功能引起的排异反应。用一句话来说,免疫就是区别自我和非自我,从非自我中守卫自我的功能。例如,当体内有细菌等异物(非自我)侵入的时候,人体就会反应,直到排除病菌。被移植的器官原本是其他人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于接受器官的本人是异物,因此免疫系统就会攻击它,企图排除它。
    尽管关于免疫的研究自19世纪开始就进行,已有不少成果,然而排异反应与免疫的关系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得以弄明白,这是因为这两种排除异物的机理完全不同。
    对细菌的免疫(液性免疫)是血液中除红细胞之外的液体成分——血清起主要的作用。就是说血清里包含的抗体攻击细菌等抗原,以防止身体被侵袭。
    与此相对,引起移植的排异反应的免疫是由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产生的。这个叫做细胞免疫的免疫机能的研究是最近不久才开始的。顺便说一下,伯内特和梅达在1960年还由于这项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同时克服双刃剑=免疫抑制与感染症的淋巴球抗体
    器官移植通过抑制免疫而制止了排异反应。但伴随着抑制免疫也有产生并发症的危险。
    当细菌或病毒侵入的时候,人体通过免疫作用来封锁他们。而抑制免疫后人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抵抗力。
    实际上,大多数移植患者不幸死亡的原因就是病毒、原虫等引起的肺炎等感染症。和细菌不同,抗生素对病毒和原虫不起作用,所以一旦感染上病毒或原虫,就很危险。
    因此,施行器官移植的时候,在多大程度上抑制免疫是对医师力量的挑战。用于移植手术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是对全体白细胞产生作用的药剂。但引起排异反应的细胞免疫只是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所以,只要仅仅抑制淋巴细胞的作用而不对中性粒细胞等其他向细胞的成分施以影响,就能保留时细菌和病毒等的抵抗力。
    基于这种想法,抗淋巴细胞抗体被开发出来。这是提取人的淋巴细胞之后注入马的体内,在马体内孕育出对人的淋巴细胞起作用的抗体。只要把这个抗体再次注射人人的体内,就能够仅仅抑制淋巴细胞的作用。
    更进一步,人们渐渐明白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种,引起排异反应的只是其中的T细胞。因此人们改良药物,研制出只对T细胞产生作用的OKT-3,1978年更优良的新药环孢素A也被开发出来。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