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京泡泡 2012-12-15 09:36:41 引用
不要总是对孩子吹毛求疵,要经常称赞孩子。不要做人人诟病的悍夫恶妇,而要做孩子的严父与慈母。有的家长会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尽管他们本意善良,但是他们的这种做法却很盲目,最终他们会发现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他的自我批评往往更能发人深省。
我们强烈呼吁,作为家长,不要再对孩子吹毛求疵,这种做法不仅毫无道理,而且不可原谅。这是一种变相的惩罚,是家长对自己职责的滥用,并经常与体罚一起使用。
不要误解上面的看法。当孩子犯了错以后,我们固然应当同他一起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同时一定要讲究方式、心平气和,并体谅孩子。这时我们应当向医生看齐:他绝不会在查出病因之前就罢手;他分析症状,总结原因;他开出处方、交代注意事项,以防旧病复发;但是,他绝不会对自己的病人声色俱厉、恶语相加!同样,责骂孩子只会招致孩子的怨恨、愤怒与敌意。那些整天对孩子鸡蛋里挑骨头的家长一定会与孩子越来越疏远。可喜的是,已经有许许多多家长学会了善待孩子,并重新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友谊。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离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愚蠢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原则是:“不论孩子的年龄与性别,只要他表现良好,我们就要随时随地对他加以表扬,或者让他知道我们不会吝惜自己的称赞;但是,当孩子行为不端时,我们也要让他及时承认错误,并翻然悔悟。”如果我们需要同孩子讨论他犯下的错误,一定要避免那种吹毛求疵的语气,应当对他殷殷关注、满怀期望、宽宏大量,这样孩子才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另外,有的家长总是跟孩子斤斤计较,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断然拒绝。这时,父母与孩子不依不饶、互不相让,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妈妈,今天晚上我可以去滑冰吗?”
“不行,你哪里也不能去。”妈妈冷酷无情地回答。这是一种做法。
还有一位妈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她说:
“嗯,让我想想。星期一晚上你去乐队了。昨天晚上你住在亨利?布洛克的家里,今天最好能和妈妈在一起,所以还是不要去的好。”
这两种回答的意思一样,但是效果却截然相反。尽管后者的答复孩子也会觉得失望,但是一般不会引起他的反感。这位细心的妈妈想让孩子待在家里时,想方设法减轻了语气中令人不快的成分。
同样,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肯定的事情。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他们的话中即使有漏洞也不足为奇;但是,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你想加以纠正时一定要措辞谨慎。
莎士比亚说过:“批评人们犯的错,但是不要批评犯错的人们。”这一建议对于如何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念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