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交流会馆 

育儿交流会馆  

在奖励孩子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奖励带来的负面作用

收藏
分享到:

楼主培培在上海 2012-12-01 11:35:12 引用

yangdada80

      基本上,孩子们对任何形式的奖励都不会排斥,但是这并不等于任何形式的奖励都是有效的。父母要注意的问题是:奖励不是讨好,不是随意表扬,功利色彩也不能过于浓厚,最重要的是,奖励必须是正确的。
      学龄中后期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判断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不是正确,或在别人的眼中会是什么状态。例如:孩子考试得了六十分,在班上排名倒数第几位,此时父母还对他说:“孩子,你太棒了,成绩真好!”孩子当然不可能相信这是真心的赞扬。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毫无帮助,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言不由衷地敷衍自己,或者让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本来就很低,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产生怀疑。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反而是一种打击。但是,如果孩子上次考试的成绩是五十分,就可以鼓励他:“比上次有进步,再保持这种进步的速度,你也能取得好成绩。”真诚而客观的表扬,才会被孩子接受,才能促使孩子有决心进一步争取好成绩。
      快要下雨了,孩子帮妈妈把晒干的衣物收回家,又叠起来放好。妈妈应该如何夸奖?
      方式A:真是个好孩子。
      方式B:谢谢你帮我收衣服,衣服才没有被雨淋湿。
      孩子画了一幅画,高高兴兴地拿给父母看。父母该做何反应?
      方式A:你画得可真好。
      方式B:颜色搭配得很好看,线条也很美,我非常喜欢。
      以上两个例子中,方式A是泛泛的夸奖,也可说是盲目的夸奖,而方式B则有着明确的针对性。两种夸奖相比较,后者要比前者来得更好。有针对性的夸奖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确知道他做了什么,他在什么地方做得好。这种真诚的夸奖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盲目的夸奖,会让孩子对父母的真诚度产生怀疑,不再相信类似的赞扬。而且凡事都毫无原则地加以赞赏,还有可能让孩子无法认清自己真正的能力,自我认识混乱,难以建立正确的自信心。
      孩子背了几首唐诗。父母如何反应?
      方式A:你会背诗啦?真是太聪明了!
      方式B:你上个星期还只会背三首,现在能背五首了,进步了喔!
      孩子做了十道数学题,做对了八题,错了两题。父母该如何反应?
      方式A:做对了这么多,你真聪明。
      方式B:大部分都对了,这说明你很努力。努力都会有回报的。
      只要做对了事就夸奖孩子聪明,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会,认为聪明就是做得正确,而把失败与不聪明画上等号。时间一久,孩子为了避免被评价成“不聪明”,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做那些不容易出错的事,而回避那些没有必胜把握、失败几率比较大的事情。这么一来,做对事的赞赏和奖励,反而令孩子变得缺乏自信、懦弱怕事,不敢接受挑战。
      因此,正确的夸奖和奖励应该是让孩子知道,父母不但赞赏他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明白他克服了哪些困难,而且重视他的进步。这样可以使孩子也注重学习的过程,遇到挫折也不气馁,因为他知道他努力的过程也会得到关注。这能够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提醒,让孩子知道他在过程中取得的每一个小成就,可以使孩子努力去克服未来的每一个挫折。
      除了表扬和赞赏,父母在孩子有优良表现时给予奖励,也是父母认同孩子和高兴心情的表现。这样的心理虽然无可厚非,但是父母的奖励如果太功利主义,则可能养成孩子得到奖励才行动、凡事讲条件的习惯。因此,用奖励来引诱孩子,需谨慎为之。
      另外,奖励的鼓励作用和鼓励的目的都必须明确,否则不但不能激励孩子,还会产生副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牧师,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写过这样一个案例:
      在一次散步中,我发现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她立刻生起气来,开始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以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
      我问史密斯太太:“您为什么要责骂女儿呢?”
      “她总是弄脏自己的裙子。”史密斯太太这样回答。
      “可是,您为什么又给了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她的行为?还是为了给她受责骂的补偿?”
      史密斯太太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回答我。
      这时,她的小女儿也已经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骂之后为什么又得到了点心。
      史密斯太大的奖励完全没有明确目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女儿弄不清是非,无助于她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自我认识的基础都有问题,建立自信心也就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现在的父母依然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有的父母长期以来对孩子非常严厉,实行打骂教育,而看了几篇“赏识教育”的文章,就开始时时对孩子说“你真行”。然而实际上,父母心里仍然觉得孩子的缺点是不可原谅的,只是表面上强行忍耐。孩子体会到这种口头赏识的言不由衷,自然不会领情。
      更为常见的情况则是,父母在外面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回家看到孩子做事就觉得不顺眼,即使孩子做得很好,也是严厉训斥,拿孩子当出气筒。等到某天心情好了,父母又认为应该好好鼓励孩子,于是对孩子态度温和,时时赞扬。
      随心所欲、反复无常的奖励,让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父母的善意,当然也就不知道怎么做才会符合父母期望。如此一来,他们的自信心又从何而来呢?更糟糕的是,孩子自身的行为本无错误,却受到父母的差别对待。经常处在这种忽冷忽热的环境里,孩子不是变得胆小怕事、懂得察言观色,就是认为父母很难沟通,产生反叛心理。这样的做法有损孩子的自尊和自律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因此,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怎么做才能得到奖励,父母必须要有条理,而且要让孩子明白和认同。
      最后,要让奖励及时生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承诺的奖励必须兑现,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能随便答应。
      阿汉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在十名左右徘徊。眼看就要期中考试了,他的父母都很着急,希望他再抓紧努力,考上明星中学。于是爸爸对阿汉说:“期中考试如果能进入全班前五名,就给你买电脑。”
      阿汉想要一台电脑已经很久了,也明白毕业的压力,于是他在接下来的半学期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认真,期中考试果然跃升到全班前五名。但是,当他向爸爸要求买电脑时,爸爸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就算电脑买来了你也没时间玩,不如等期末吧!如果期末考试你还能保持这个名次,我再给你买。那时候放寒假了,你也有时间用它。”
      阿汉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既然自己能取得这样的名次,再多用点心,当然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对此,阿汉很有自信。于是,他更用心地学习,并且主动和老师交流,找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
      期末时,阿汉的名次上升到第四名,而且数学成绩还得了全班第一。拿到成绩单,他高兴极了,兴奋地向父母报喜。爸爸妈妈也高兴地夸奖他一番,但是只字不提电脑的事。这可是阿汉盼了一个学期的奖励,看父母似乎忘记了这件事,他只好自己主动提出来。爸爸笑着说:“原来你还在想电脑的事啊?一台电脑多贵啊!就算买来了,也只是用来上网玩玩的。我们家又不是多有钱,这种没什么用处的东西买来干什么?”
      “可是,你们答应我的,只要考得好,就给我买。”阿汉有些气愤地抗议。
      “我只是用这个来激励你罢了。要不然,你怎么能这么用功呢?”爸爸想了想,觉得不能让孩子一无所获,又说:“要不这样吧,电脑就不买了。你不是喜欢玩游戏吗?我给你买一个掌上游戏机吧!”
      “我不需要游戏机!”阿汉气坏了,一连好几天都不和父母讲话。
      开学了,虽然表面上阿汉又和往常一样,但是他再也无法像上学期那样努力。当然,最后明星中学的梦想也成了泡影。
      父母随意反悔,必定会让孩子感到失望。曾经因为奖励而产生的行为,会因为这样的打击而出现反作用;本来已建立起正面、向上的自信心,也会被这种反复给消磨掉;孩子还会因此认为父母是不可信任的,是不值得尊重的,此后在亲子的交流上将出现大问题。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