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交流会馆 

育儿交流会馆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切忌目标过远,甚至目标偏离。否则适得其反。

收藏
分享到:

楼主心雨 2012-11-28 13:10:39 引用

ynj9ms

      看着孩子从无知识、牙牙学语,到能跑能跳,父母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但是当孩子开始上学,与其他同年龄的孩子有了比较,父母就会开始不满足:“为什么我儿子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我女儿的字怎么不如那个孩子写得好?”“为什么老师更喜欢别的孩子?”“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比邻居家的孩子更懂事?”
      父母觉得既然自己养育孩子十分辛苦,那么孩子当然有义务让他们满意,况且父母的出发点也是“爱孩子”、“为孩子好”。
      叮当在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得了第三名,这是他这三年来考过的最好成绩。他很高兴地把成绩拿给父母看,但叮当的妈妈只是说了一句: “嗯,这次考得还不错。”紧接着就连珠炮似的发问:“第一名是谁?第二名是谁?语文最高分是多少?数学谁考得最好?”
      回答完妈妈的问题,叮当的兴奋心情已经荡然无存。虽然妈妈这次没有哕嗦,但他也知道,妈妈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小学三年里,叮当很少得到妈妈的赞美。虽然他在班级里的成绩算是不错,可是,当他得到一个九十分,妈妈就会说:“小天不是得了九十五分吗?你还需要努力。”当他得到九十五分时,妈妈又会说:“你们班不是还有九十七分的吗?”或者说:“语文成绩虽然不错,但数学只是中上水平。\\\"
      为了这次的考试,叮当已经非常辛苦念书了,却仍然得不到认可。叮当觉得无论自己多么努力,获得多少进步,离妈妈的要求总是有距离。
      暑假期间,叮当想去参加航空夏令营,但妈妈又强迫他参加课外补习班,两人发生了激烈争执。看叮当一意孤行的样子,妈妈非常生气,于是采取了打骂的高压政策,逼着儿子去上课。可怜的叮当最后妥协了。
      但新学期开始后,叮当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在这里,我们认为,叮当的妈妈至少忽略了两个问题,才会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目标过远。制定过高的要求,以为是督促孩子进步的方法,殊不知,如果孩子发现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目标,也就是不管怎样努力都会失败,他就会渐渐失去信心,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把学习当成一个可怕又痛苦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目标偏离。虽然妈妈的出发点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但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面子着想,希望用孩子的成绩来为自己“争气”。把孩子的分数用来与其他孩子比较,实际上是把孩子当成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叮当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当孩子达到要求、取得成功的时候,她才会表现出一点赞赏;如果他做得不够好,就加以打击、指责。长此以往,不但孩子的学习动力大大减弱,连亲子间的关系都会僵持紧张。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