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嘉树清圆 2012-11-28 12:10:35 引用
克丽七岁了,父母对她非常娇惯。但自从上小学以后,她开始有了变化。以前,她每天早上总是赖床,但现在,她每天早早起床,站在卧室外面喊“妈妈、爸爸’’。克丽的妈妈问她为什么这么早起来,她说:“我怕爸爸妈妈错过上班时间。”问她为什么会这么想,克丽说: “因为老师说,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知道疼爱爸爸妈妈。”妈妈很高兴,夸奖女儿真是懂事了。
一天清早,爸爸妈妈在卧室里听到克丽起床的声音,但克丽没有立刻来叫他们,反而走来走去,似乎在翻东西。爸爸觉得很奇怪,“女儿在外面搞什么鬼?”起身准备出去看个究竟,妈妈却拦住了他:“不要着急,等女儿来叫我们的时候再出去。”听到外面的动静,爸爸妈妈心里也很担忧,根本睡不着,但是他们还是忍住了“关心”孩子的念头,让她自己去解决问题。
等克丽过来实行“Morning Call”的服务后,他们发现女儿竟然已经泡好了牛奶,又把面包放在盘子里,摆在餐桌上。看到爸爸妈妈出来,她很得意地说:“早安!我把你们的早点做好了,请享用!”父母对女儿的行为大为赞赏。克丽因此得到更多的快乐,做起事情来更加卖力。
学龄初期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不强,但他们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后,会产生一种模仿行为。“照顾他人”就是一种对爱心行为的模仿。当孩子有了照顾别人的行为,尽管他们的做法是稚嫩的,甚至可能是可笑的,但家长也要多加赞赏,并且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如果克丽的爸妈因为担心孩子,迫不及待地伸出援手,或者干脆不让她做这些看上去并没有意义的家务,那么对孩子关心别人的意愿无疑是一种损害。他们的鼓励和“放手”,让孩子有了爱别人的动力,也让孩子证明了自己有照顾他人的能力。
除了被爱,孩子也需要付出爱。满足孩子爱人的需要,让他们关爱自己,让他们感到快乐,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帮助,也会给他们带来助人的快乐和自信。让孩子爱你,其实是对孩子天真行为的一种鼓励。而且孩子得到了表现的机会,会觉得这是父母对他们的信任,他们将更有信心,减少依赖父母的机会,独立尝试更多“正确的事”。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也会令孩子更为自信与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