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粉皮猪嘟嘟 2012-11-25 10:12:11 引用
根据毒物侵入量的大小,发病时间的快慢,临床上把中毒分成两类:
1.急性中毒大量毒物在短时间内侵入人体,或虽然毒物的侵入量不大,但机体对此毒物较敏感,常在几分钟、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发生明显的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可致死,称为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少量毒物长时间反复侵入人体,由于毒物的蓄积及反复作用,经过几个月或几年以后逐渐发生中毒症状,称为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早期症状往往不甚明显,易被忽视。这些症状如能及早发现,对于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一般而言,多数毒物的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可能是急性中毒时,毒物对有些脏器的毒害作用来不及表现出来,早已出现了危及生命的中毒症状,这些剧烈的急性症状掩盖了那些隐匿的慢性症状所致。如非那西丁急性中毒主要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紫绀和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而其慢性中毒主要损害肾脏,使肾乳头坏死,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但也有些毒物灼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
此外,尚有亚急性中毒之称。亚急性中毒是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但在临床上不常用这一名称,因为要严格区分亚急性中毒,有时是比较困难的。毒理学动物实验采用亚急性中毒这名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