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sjgbak6qdv 2012-11-20 14:36:54 引用
在敬孺中学读书时,我曾经主持过学校的黑板报一一《前进报》。原来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教地理和美术的丛永枢老师。他写得一手工整漂亮的美术字(报头就是他写的,以后我一直加以模仿),为人勤谨谦和。大概他教学工作太忙,希望由别人接替编报。赵校长听说我爱写文章,办壁报,因此就提议由我去接替我起初很犹豫,让一个学生去负责全校的舆论阵地,这在当时从未有过,能行么?赵校长向来说话快捷,要言不烦,他说:“年轻人就要压压担子,磨炼一下,不要怕,我们支持你!”就这样,我找来了爱画画的同年级的蒋广惠做搭档一起办报了。赵校长曾对我说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事就做,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事不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话就说,不利于社会主义的话就不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文章就写,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文章就不写。”这可以说是为我们定下的办报方向。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适时地报道了学校中发生的富有意义的活动、事件,诸如学习优秀的标兵人物,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先进事迹,班级之间的评比竞赛,附近居民发生火灾后同学赶往救火的动人情景,参加近旁建造大公园的义务劳动,寒假文艺宣传队到农村联欢演出等都在报上得到生动活泼的反映,同时对一些校内发生的不良风气和错误行为也展开过不少评论和匡正。一位老师说,只要看看戴有才平时的练习簿,这样详细这样清楚,就可知道他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了。他还跳进冰冷的河水把一个落水儿童救上岸;一个同学因家境困难,家长准备让他辍学,戴有才即赶到他家说服了家长,后又帮助他补习掉下的功课。我曾多次对戴有才本人及他的同学、老师进行采访,将他的事迹写成通讯在《前进报》上连载,此文后来还被收入团市委一本介绍优秀团员事迹的小册子。
在敬孺中学时,我还由团总支指派担任过初中一年级少先队的辅导员,时常与小同学在一起讲故事、学唱歌、跳集体舞、办夏令营,这项有趣的工作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也受到了一定的磨炼。当时全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王俊卿老师,他为人憨厚而又机敏,出言幽默诙谐,特别是对学生和蔼可亲,关心呵护。他很会动脑筋,工作富有创造精神。有一件事至今想来也是很有兴味,那是在我高三时,由王老师策划并组织少先队员开办了红旗少年技术工厂,这其实就是后来所说的校办工厂。厂址设在学校东北角,三间草屋,原来是存放运动器具的。队员们自己动手清理、粉刷建成了木工、金工、缝纫工三个车间,在几位老师傅的指导下,他们将造好的30架电动机模型送给了学校实验室,还制成了一些小沙发和洋娃娃送给了教工托儿所和俱乐部,又将做成的书架、乒乓球桌送给了老师和俱乐部。在小工厂的实践活动中,少先队员既得到了科技知识的熏陶,又初步学会了一些技艺,我们这些“大孩子”辅导员也开拓了视野,而与小学友的感情自然也就更亲密了。
不久我考取了杭州的浙江师范学院(后即为杭州大学)中文系,就要离开家乡时,已经是十分熟悉了的少年伙伴们在公园里为我送行。我们在一起划船,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既有深深的惜别之情,又充满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和等待着展翅翱翔的激情,那个晴朗的夏日早晨为我的中学时代画上了美丽的句号。
恍惚之间,离开母校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尽管自己并没有写出什么特别有影响的精品杰作,然而,在平凡的教学和写作生涯中,多少还是留下了一点有价值的文字和业绩,这都离不开母校的厚爱与赐予。感谢生命,感谢有你——一我挚爱的母校敬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