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xl乐乐熊 2012-11-14 14:13:06 引用
离开母校已是漫长的半个多世纪了,但在母校敬孺中学六个春秋的岁月里,那一幕幕童年往事犹如就发生在昨天一样,那么清晰、亲切,让我回味无穷。
由于我童年丧母,投奔大姐家而从上海转学考入敬孺中学,从此开始了我在母校初、高中六个春夏秋冬的成长岁月。那时的母校,一条小河环绕校舍,我初、高中的学习主要是在小桥外操场边的教室内完成的。那时每一位老师的为人师表、敬业精神都让我终生难忘。极具儒家风度的施辑伍老师,那抑扬顿挫朗读诗文的音容笑貌犹如仍在眼前;教几何的陈绳吾老师,不用圆规能在黑板上徒手画出标准圆的特技令同学们叹服不已;柳秀山老师是江苏省的物理名教师;刚逝世的汪延祯老师,当时是刚毕业的最年轻的英语老师,他不但使英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生动,而且还组织课外文娱活动,他为我们自编自导的“花环舞”参加南通市歌舞比赛,获得第一名。那时的赵朋叁校长在我的记忆中,就像延安窑洞的长征干部,一套褪色的旧军装,严格但亲切,平易近人。在这里我深得老师的言传身教,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使我从童年的懵懂中逐渐树立了做人的标准——像老师们那样朴实、敬业、有爱心、有责任心。
今天重返母校故土,面对阔别了54载的母校及老师们,我要向您们诚挚地汇报,您们的学子在她四十余年教师生涯中,忠贞不渝地踏着您们的足迹,不论何时何地,从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四十余年的教师岗位,我不论是高血压达200 mmHg成是高烧40℃,除一次因失声而调课外,没有脱过岗。为了团结全国中医院校的西医学科同仁们共同发展提高,我先后筹建并成立了全国中医院校(三十余所)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及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从1993年至2007年,连续中标应聘国家八五、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理学》主编及十五《解剖生理学》联合主编,并组织编写了配套教材。为适应中医院校外国留学生多的特点,在教材中首次加入中英日医学词汇,后又加入韩文词汇(因出版社能力所限未用)。并首先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写入实验指导,为中医药院校西医基础教学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参仙升脉液”获部局级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后期研究治疗结肠炎的“肠安康胶囊”获校级一等奖。
1987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去美国深造。在国外的4年中,我时刻不忘自己的天职,更深深意识到我已不仅是自己,更是中国人的代表,更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卑不亢友好对待各国朋友,业余时间热心为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服务。在实验室,我勤奋学习、刻苦工作,其中一项在HIT(冬眠激发因子)延长多器官保存期的实验研究,创造了延长狗心脏及多器官存活时间达60小时的最高纪录。在参加1990年美国FASEB会议时,接受了美国《科学》杂志特派记者专题采访,并在《科学》杂志上登载我们课题的专题报告。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变越美好的就是回忆,的确如此。因为回忆会将朦胧的过去,逐渐萃取、升华,对自己就是一部永远看不厌的小说,说不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