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克雷维格 2012-11-12 12:35:58 引用
到了学龄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膨胀,此时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多给启发,少给直接的帮助;当孩子开始自己解决问题时,父母要及时予以赏识和鼓励;当孩子开始有冒险的念头时.父母不要横加阻止;当孩子胆怯时,父母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年级时,班里的女孩子都开始学唱歌跳舞、弹琴画画,而芸芸却喜欢上了踢足球,声称要当“贝克汉姆第二”。
十二岁的美莲要出远门,和一帮同学到另一个城市去参加活动。父母都要上班,打算请假陪美莲出门,但美莲却不肯让他们请假陪自己去。
敏迪已经十岁了,还是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上课时,他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不肯大声说,有时本来懂得的问题,一紧张也会忘记。
第一个案例中,请不要对孩子说“踢球不是适合女孩子的运动”。孩子做出与大多数人相悖的决定,这本身就需要自信和勇气。父母即使觉得女儿从事这项运动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也应当对孩子的勇气表示支持。只是要明确告诉她,要把球踢好,不是说一说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汗水和努力。若是女儿能坚持下去,即使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对于她的身体和意志力也是有益无害的。
第二个例子中,和同学出远门正是孩子得到锻炼的好机会。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不可能时时伴随孩子,只需要告诉孩子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提示她解决的方法,然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参加完活动回来,父母和孩子都会发现女儿并不是离开父母就无法自立。
第三个例子中,孩子需要父母给予比较多的帮助。这时,批评孩子“为什么这样胆小”是无济于事的。在家里训练他大声朗诵,出门之后,鼓励孩子多和陌生人接触,教孩子如何在班级里表现自己。这时父母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指责,当孩子发现大声说话并不是难事,表现之后会得到赞扬时,他将会慢慢改变胆小怕事的性格。
多放手、多鼓励,让孩子有勇气、有热情走自己的路,与在短期之内让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下取得看似不错的学习成绩、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相比,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更为有益的影响。这能让孩子更为坚强、自信,更有利于发掘孩子的潜能,也更有利于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黯自设一个父母课堂
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都选择只生一个孩子。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乃至整个家庭都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以至于许多父母一边溺爱,一边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父母从怀孕就开始准备,严格按医生和育儿书的指导进行饮食和作息;孩子出生之后,则对于饮食起居、生长发育、行为举止、外貌衣着、性格脾气、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注。然而,让孩子成功成才的条件并不仅仅就是这些。有时有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自以为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为孩子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父母。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现在的父母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焦虑感,另外还有困难感、亲子交流问题、配偶观点或互相沟通问题、自我丧失和自我发展问题等。其中,焦虑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年轻的绣雯成天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正常”,因为每当拿他和同龄孩子比较时,他总是比别人差。邻居的孩子已经会翻身了,自己的孩子在妈妈的多次引导帮助之后,还是不会从仰卧变成侧卧;同事的孩子一年到头不怎么生病,自己的孩子半年就感冒了两次;别的宝宝得不到满足时都会长时间大声哭,自己的孩子哭两声就不再出声了……
孩子的发育总会有些个体差异,总是用别家宝宝的长处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自然会觉得孩子处处都是毛病。在过度焦虑的情况下,只要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有所差异,就疑神疑鬼,其实是完全没必要的。孩子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比其他孩子发展得好,而且有一些发育情况并不一定符合书本上的标准。父母必须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只要孩子与标准状况没有过大的差异,就要容许孩子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孩子上小学了,雪惠总是不放心,一会儿怕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一会怕孩子吃不惯学校的饭菜,看到刮风下雨就怕孩子着凉。她上班的时候也是心慌意乱,常常迟到早退,为的是多抽出点时间去看孩子。
孩子必须要渐渐学着独立,迟早会离开父母。因此,从孩子小的时候起,父母就要学着逐渐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到学校上学是每个孩子必经的成长阶段,父母应当接受孩子生活和学习状态的改变,也要对孩子的适应力有信心,至于为了孩子而耽误自己的工作则更是大可不必。父母也有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不应把孩子当作人生的中心。
事实上,父母心态放松更有利于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