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窍门

生活小窍门 

玩赏猫会给人带来的哪些健康麻烦?

收藏
分享到:

楼主雨飘呀飘 2012-10-28 16:35:17 引用

wjizsi

    猫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玩赏动物,它性情温驯而又憨态可掬,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猫活泼可爱,善解人意,食量小、便于饲养,是人类的宠物。猫除了可供玩赏外,还是鼠类的天敌,养猫可以减少老鼠的危害,可大大减少多种由鼠传播的疾病,如可怕的黑热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猫除了捕鼠外,还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西方国家甚至还用猫来监测癌症和慢性铅中毒对人类的危害。但是,现在许多猫已不再捕鼠,而成天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与宠物嬉戏亲呢不分你我者有,与宠物出入形影不离者有,与宠物同床共枕者有。宠物百样神态确实讨主人的欢心,紧张工作之余,虽可藉此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调节精神情绪;无聊之际,虽可得到感情的世界。但是,对人体和环境带来的卫生问题,是不能不令人担扰的。
    猫在吃老鼠时,会将鼠身上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食入猫体,并使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在猫体中生存繁衍,有些猫带病后并不发作,却可以污染食物和环境,容易使人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因此,养猫要注意防范下列疾病:
    (1)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老鼠是其最主要的传染源,研究人员发现,养猫的人家感染此病的可能性比不养猫的人家高出5倍,有与家猫接触史的人的隐性感染率是无接触史的人的4倍,猫吃了老鼠后可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由于猫与人的接触比鼠与人的接触要多得多,因而带病的猫给人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人家最好不要养猫,以免造成疾病传播。
    (2)弓形虫病: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弓形虫是一种原虫,弓形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动物,几乎包括所有哺乳动物和多种鸟类,其中以猫和猫科动物为最常见。弓形虫可在猫的小肠里发育成卵囊,并随着猫粪排出,污染土壤与蔬菜等,卵囊的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3~4天后卵囊发育变成子囊和子孢子,即具有感染性。人被弓形虫病感染的途径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系胎儿在子宫内从母体获得感染,后者是指食人含有包囊的生肉或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以及与猫等动物密切接触而引起的感染。病原体通过粘膜侵入机体后在局部增殖并侵入淋巴结,再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引起病变。弓形虫主要侵犯单核吞噬细胞和各种脏器的实质细胞,病变的好发部位为脑、眼、淋巴结、心、肺、肝和肌肉等处,病原体在细胞内增殖,直至细胞破裂,散出弓形虫再侵入其他细胞,如此反复,形成坏死灶和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感染晚期,机体对弓形虫逐渐产生特异性抗体,弓形虫病在组织内形成包囊,原有病变逐渐趋于静止,但在脑部和眼部因抗体不易到达,病变可继续发展。通常,成人患弓形虫病多较轻微,并且预后良好。孕妇感染弓形虫不论是否出现症状,一部分胎儿可感染。怀孕早期的孕妇发生弓形虫病感染时,弓形虫难以通过胎盘,感染率低,但因胎儿抵抗力低,一旦弓形虫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则导致流产和死胎,怀孕后期感染弓形虫时,弓形虫容易通过胎盘,因而感染率高,此时胎儿的抵抗力相对较高,损害较轻,有可能造成胎儿小头畸形、脑水肿、脑脊髓炎等。有些被感染婴儿在出生时症状并不明显,以后才逐渐出现症状。由于大脑发育受损,婴儿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并可出现精神症状等。先天性弓形虫病的预后较为严重。因此,孕妇一定要避免与猫接触,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半生半熟的肉,不吃生乳、生蛋。
    (3)猫抓病:猫抓病首次报道于1932年,近来有增多的趋势,这与玩赏猫日益增多不无关系。患者发病前数周具有与猫接触的病史,研究人员在猫抓病患者的淋巴结和皮肤伤口处找到了一种多型小杆菌,这可能就是猫抓病的病原体,从而动摇了猫抓病的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衣原体的旧观念。猫抓病的典型症状是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可见皮肤伤痕周围肿胀,出现红斑、丘疹,甚至可形成脓疱,全身可有38℃左右的低热,并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痛等症状,偶有恶心呕吐,数日便可自愈,故而不被重视,随后局部淋巴结肿大,其中以腋下淋巴结肿大出现最早,也最为多见,此乃手与猫接触最多的缘故。患者淋巴结肿大常常可持续数月,并可自愈。预防猫抓病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与猫接触,更不要让猫舔或与猫接吻,因为唾液也有传染性。若不慎被猫抓伤,应立即在猫抓伤处涂上碘酒或者红药水。
    (4)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狂犬咬伤所致,被疯猫抓伤、咬伤所引起的狂犬病并不鲜见,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当玩赏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后,抱猫、逗猫和与猫同宿等密切接触均可使人感染上狂犬病病毒。
    (5)过敏性疾病:猫经常脱皮产生皮屑,并会掉毛,这些物质均可引起过敏性疾病。此外,猫的唾液舔在皮毛上,干燥后会使所含的抗原物质脱落,这也会引起过敏性疾病。许多养猫的人喜欢与猫同宿,这种频繁的接触是诱发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条件。当过敏体质的人吸入来自猫体的过敏物质后,便会发生过敏性哮喘,同时,猫也可以引起其它过敏性疾病。
    总而言之,养猫大可不必赶时髦,孕妇和容易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养猫。养猫者应避免与猫同宿,要使猫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妥善处理猫的粪便,人与猫接触后要及时洗手,发现猫吃老鼠后要及时处理猫吃鼠的地方,喷洒一点杀虫剂,以消灭老鼠身上掉下来的致病菌等。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