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窍门

生活小窍门 

自制药酒对身体有哪些功效,需要注意点什么?

收藏
分享到:

楼主狗狗de爱 2012-10-28 11:36:00 引用

hanz4m

    药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和动物的全体或内脏以及某些矿物质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去除渣滓而制成的,也有一些药酒是通过发酵等方法制得的。因为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药配伍可以增强药力,既能防治疾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治疗。从药酒的作用方面来看,可以分为治疗类药酒和滋补养生类药酒,前者有特定的医疗作用,使用得当则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后者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日常饮酒使用。
    药酒除了有成品酒市售外,在家庭中也可以自配药酒,许多人喜欢自己动手配制药酒,并且保持着每年配制饮用的习惯。自制药酒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家庭制作的药酒配方,并不是所有药酒方都适宜家庭制作,例如,有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需经炮制后才能使用,如果对药性、剂量不甚清楚,又不懂得药酒配制常识,切忌盲目配制饮用药酒。
    制备药酒的中药材一般都要切成薄片,或者捣碎成粗颗粒。按照处方购于中药店的的中药材多已加工炮制,使用时只需洗净晾干即可。而自行采集的鲜药、生药往往还需要先行加工炮制。来源于民间验方中的中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规格,要防止同名异物造成用药错误。现代药酒的制作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饮酒的人来说,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为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浸出次数适当增加。家庭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饮用。
    在我国历代药酒方中,相当一部分方剂是选用祛除风湿、舒筋活络和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中药材组成,这些药物和酒共用,药借酒势,酒助药力,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发挥兴奋神经、改善机体代谢、增加血液循环、祛除疾病等作用。古人对药酒的防病作用早有认识和实践。重阳节民间饮用菊花酒就具有抗老防衰的作用;夏季饮用杨梅醴则可预防中暑;常饮山楂酒可以防止高血脂症的形成,减缓动脉硬化的产生。长期少量服用五加皮酒、人参酒等则可健骨强筋,补益气血,扶正防病。
    药酒是治疗风寒湿痹、中风后遗症等病症的有效方法。在历代药酒方中,治疗关节疼痛、筋骨挛急、腰膝酸痛、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的药酒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驰名中外的国公酒、冯了性药酒等均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疏风散寒等作用。坚持少量长期服用某些药酒还可以调治许多慢性疾病,如肝肾虚弱者可服用枸杞子酒,血瘀性痛经者可于月经前饮用红花酒,神经衰弱者可于睡前饮用一点五味子酒。
    服用药酒具有一些独到的优点,首先,饮用药酒可以缩小剂量,便于服用,有些药酒方虽然药味庞杂众多,但制成药酒后其有效成分溶于酒中,剂量较之汤剂明显缩小了,服用起来也很方便。其次,服用药酒吸收迅速,人体对酒的吸收较快,药物通过酒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第三,药酒的剂量容易掌握,因为药酒是均匀的溶液,单位体积中的有效成分固定不变。第四,服用药酒较为适口,因为大多数药酒中掺有糖和蜜,作为方剂的一个组成部分,糖和蜜具有一定的矫味和矫臭作用,因而服用起来甘甜悦口。第五,药酒较其他剂型的药物容易保存,因为酒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杀菌防腐作用,药酒只要配制适当,遮光密封保存,便于经久存放.不致于发生腐败变质现象。
    选用药酒还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一般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来说,可选用气血双补的药酒。中医认为,体形消瘦的人偏于阴亏血虚,容易生火,伤津,宜选用滋阴补血的药酒;体形肥胖的人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宜用补心安神的药酒。
    平时习惯于饮酒的人服用药酒的量可稍高于一般人,但也要掌握分寸,不能过分。不习惯于饮酒的人服用药酒时则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过渡到需要服用的量,也可以用冷开水稀释后服用。对于女性来说,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一般不宜饮用药酒,在行经期,如果月经正常也不宜服用活血功效较强的的药酒。就年龄而言,年老体衰者因新陈代谢较为缓慢,服用药酒的量宜适当减少,而青壮年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服用药酒的量可相对多一些。凡遇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时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对于肝炎、肝硬变、消化系统溃疡、浸润性肺结核、癫痫、心脏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来说,饮用药酒也是不适宜的,否则会加重病情。此外,对酒过敏的人和皮肤病患者也要禁用和慎用药酒。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