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教育

右脑教育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鼓励往往比打击更有效

收藏
分享到:

楼主可云菁 2012-08-26 16:35:23 引用

ppidej
      学龄前儿童常常会有一个渴望上学的阶段。有的是源于小孩子渴望长大的心理,他们简单地认为,上学之后就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学生”而不是“小朋友”,或者认为学生就代表懂得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有的是源于从众心理,看到大多数的孩子都上学,会有加入这个团体的心理需求;也有的则是因为好奇,认为学校里会有幼儿园所没有的新奇事物。
      但是,当他们真正进入学校以后,很快就会发现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是较为放任的,没有多少强制性的学习任务;而在学校里,学习成为主要任务,玩乐的时间大为减少,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这正是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原因。适应不良反应较轻微的是孩子们显得格外紧张或做噩梦等,较严重的则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而下意识地选择逃避,出现不愿意到学校上课的情况。
      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从一种生活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生活状态时,如果不能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小孩子也不例外。为了让孩子们平稳地度过转换期,父母要避免对孩子施加太大压力,不要总在孩子耳边唠叨,要求他们取得多好的成绩,更不要拿学习好的孩子和他们比较。在学龄前期,孩子们的分数不会对以后的成绩、特别是中学的成绩产生太大影响。此时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知识产生兴趣,对自己学习知识的头脑产生自信,而不是在强大的压力之下,越来越不适应学校生活,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一年级的语文课,老师教孩子们学习拼音字母,可是小柳对于b和d、p和q的区别不甚了解。课后做作业的时候,她就把b和d弄混了。爸爸检查她的作业,帮她纠正过来,为了让她增加记性,又让她把这两个字母分别抄写了几十遍。
      可是,等到考试的时候,小柳还是把b和d、p和q的题目做错了,而且数学方面,她也把二和五给搞错了。小柳的爸爸非常生气地打了她,然后罚她抄写,还骂她:“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六七岁小孩的知觉发展水准是比较低的,尤其表现为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水准很低。曾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要求七岁的儿童画一幅关于彩色水罐的写生画。他们大多稍微看一看,就动手去画,尽管主试者有意引导他们去做较详细的分析,但作用不大,最后画出来的水罐形形色色,很不准确。
      这不是因为孩子智力有问题,而是因为低龄的孩子处于这样一个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能够叫得出名称,而不能深入地对事物进行分析概括。因此,将形态相仿的字母或数字混为一谈,也是知觉不够精确的表现。
      对于小柳出现的这些问题,仅仅罚她抄写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父母和老师应该帮助她分析这些字母和数字为什么会有区别,区别在哪里,让孩子逐渐学会精确地分析事物,学会分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学会概括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
      大人看来简单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并不那么容易解决。大人要是因为孩子的某些能力没有发展到较高水平,就对他们的智力加以否定,会让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于较有难度的学习产生畏惧感。
      在孩子学习的进程当中,要想让孩子勇敢地向有难度的问题挑战,父母和老师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而不是打击,让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