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圈

亲子游戏圈 

制度化的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收藏
分享到:

楼主翠屏MM 2012-08-11 10:37:28 引用

aysctd9
    作为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他们的责任感首先表现为社会的责任感,越是负责的教师越要考虑现实社会对一个社会成员的要求,这使得他不能完全迁就儿童的兴趣,而是要把儿童的兴趣引到自己预定的教学过程当中来,并且尽量约束那些不符合教学过程的儿童兴趣。这样的约束,靠的就是制度和纪律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首先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和纪律,在这样制度化的学校机构中,儿童也在生活,只是这样的生活与儿童的本真生活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的,儿童在他们的生活中应该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是充满童心、童趣、童稚的。一旦我们在教学中以理性的尺度,以唯一的尺度,或以某种崇高的尺度,来剪裁儿童世界,儿童就不在生活之中了。
    从学习角度看,幼儿在集体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是受着教师和教学任务的牵引的,举手意味着自己的主动行为,只要举手,愿意回答问题就是“好孩子”,而这样的“好孩子”,是以“受训者”的身份出现的,是在教师和制度的训练下培养出来的。儿童根据成人的需要来思考和回答,自己的天性要求是受到压制的,这在音乐教学中表现得更为充分。音乐本来是儿童离开母体最早表现出来的“本能的缪斯”,音乐于儿童,就是天性的表现,就是本能的歌唱,用成人对待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方式来要求儿童,让幼儿说出对音乐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是否适合儿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儿童的生活不仅在于它的意义,更在于它是生命的冲动,是创造的,在一定意义上是“野性”的。

沙发小马尾巴 2012-09-18 11:35:07 引用

nztbnbaba
    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可能每个儿童都能享受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
   1   共有记录数:2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