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透支时光 2012-07-13 13:12:22 引用
儿童的理论受压迫,也与儿童的理论的特点有关。儿童的理论是一种朴素理论,即是一种直觉的、非正式的理论,与科学的理论既有相同,也是有所区别的。儿童的理论同科学理论一样,能够在研究的领域和非领域之间做出本体论意义上的区分,具有内聚性,有一套因果解释机制,并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而且在理论的发展上也经历着基本相同的阶段。但是,儿童的理论毕竟只是一种朴素理论,与科学理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
第一,科学家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与理论有关的一切工作,而儿童意识不到。由于意识不到,儿童往往对理论本身缺乏反思,而且也难于表达。
第二,儿童的理论具有直觉性,其证据是经验性的。理论的直觉性使得交流非常困难。儿童有时会觉得解释他们自己的朴素理论特别困难,因此经常会采用“本来就是这样的”加以解释。
第三,理论与证据不协调。比如,儿童不能较好地在理论和证据之间做出区分,经常混用理论和证据,把一个事例当成理论等;受理论和证据的束缚,比如因“喜好某一个理论”而看不到反面的证据,沉溺于证据之中等。
正是儿童的理论的这些特点,无形中增强了其受压迫的地位。
第一,科学家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与理论有关的一切工作,而儿童意识不到。由于意识不到,儿童往往对理论本身缺乏反思,而且也难于表达。
第二,儿童的理论具有直觉性,其证据是经验性的。理论的直觉性使得交流非常困难。儿童有时会觉得解释他们自己的朴素理论特别困难,因此经常会采用“本来就是这样的”加以解释。
第三,理论与证据不协调。比如,儿童不能较好地在理论和证据之间做出区分,经常混用理论和证据,把一个事例当成理论等;受理论和证据的束缚,比如因“喜好某一个理论”而看不到反面的证据,沉溺于证据之中等。
正是儿童的理论的这些特点,无形中增强了其受压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