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军中有缘 2012-07-11 15:37:06 引用
孩子真正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包括他的反抗抵触心理,想获得父母认同的渴望,逃避责任的想法等等,都依然在孩子的头脑中没有任何改变。而这时,有的父母做的不是了解孩子的敌视态度,帮助孩子摆脱困难重重的局面,而是要求孩子做当时情况下不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孩子可能会“尽量”不让自己太懒,太不整洁,也想改变自己咄咄逼人或者郁闷不乐的性格。但是父母有时提出的意见根本就没有触及到孩子的“真实目的”,所以对改善孩子的行为也没有益处,甚至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更脆弱,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孩子不断地为自己毫无结果的努力道歉,为自己找无数的借口,变得更健忘,什么也不在乎,而实际上他只不过是与自己内心做虚假的心理斗争。如果这时家长再批评孩子,吹毛求疵,责备孩子意志力薄弱,只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看起来一直薄弱的孩子,打着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幌子,说自己“很脆弱”、“缺乏精力”,让父母和周围的人为他做所有的决定,结果本来应该是他们自己做的事情却变成了亲戚朋友的负担。但是却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表面看来他们确实已经“尽力”了。
如果你不想孩子从意志薄弱发展为神经衰弱,那么你必须避免类似的字眼,例如“让自己振作起来”等。当你发现孩子的弱点后,最好的办法是找出这个弱点的根源,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心理。你不应该让孩子感觉自己非常“脆弱”。当孩子缺乏自我控制、粗心大意或者缺乏积极主动性时,这些缺点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建立在缺乏力量或精力的基础之上的。你必须找出他的目的,帮助孩子解决他的因难。
这些看起来一直薄弱的孩子,打着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幌子,说自己“很脆弱”、“缺乏精力”,让父母和周围的人为他做所有的决定,结果本来应该是他们自己做的事情却变成了亲戚朋友的负担。但是却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表面看来他们确实已经“尽力”了。
如果你不想孩子从意志薄弱发展为神经衰弱,那么你必须避免类似的字眼,例如“让自己振作起来”等。当你发现孩子的弱点后,最好的办法是找出这个弱点的根源,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心理。你不应该让孩子感觉自己非常“脆弱”。当孩子缺乏自我控制、粗心大意或者缺乏积极主动性时,这些缺点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建立在缺乏力量或精力的基础之上的。你必须找出他的目的,帮助孩子解决他的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