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

宝宝心理 

说教不管用,习惯成自然

收藏
分享到:

楼主石城小丫 2012-06-07 16:36:36 引用

vce82003

    孩子的行为规范从哪里来?不是从说教中来的。对着幼儿说教,要他勤劳、勇敢、懂礼貌,那只是在小耳朵旁增添了一些噪声。

     首先,他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孩子对形容词的理解是从许多具体的情境中归纳出来的,他不能凭空明白一个抽象词汇。其次,就算明白你的指令但也不一定会照做。幼儿的潜意识和意识还是一体的,他还不能用意识来调控自己的愿望。比如,我们看到别人手里有件好东西,很想据为已有,但这时意识就敲响警钟给我们:“不能拿,拿了犯法。”虽然有伸手的愿望,但最终没有伸手的行为。而幼儿就不一样了,浩浩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有架飞机,就直奔过去抓在手里。这时虽然浩浩妈妈在旁边说:“不拿,不拿。”可是浩浩的小手照样伸向小飞机。

     这也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原因。他不知道后果,只听从内心的愿望。让他别踩水坑,他偏去踩水坑;让他别捡垃圾,他偏去捡垃圾……这不是孩子故意和大人违抗,而是不知道利害关系,也没形成自我约束的理性意识的缘故。

     美德,也就是好的行为,不是从说教得来的,而是从习惯中得来的。并不是先教会孩子有了美德才有好的习惯,而是先有好的习惯才能形成美德。习惯又从哪来?是从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经验中形成的。不用跟宝宝讲解什么是“勇敢”,只要不限制孩子的探索和尝试,他以后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勇敢的人。即使他并不知道“勇敢”是什么,也没意识到自己很勇敢。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而破坏一个习惯很容易,一次例外就够了。建设从来都是难的,破坏从来都是容易的。举个例子:我宝宝喜欢玩树枝,我带他出去,只允许他捡掉落在地上的枝叶,不给他折树上的。可是有次宝宝爷爷带他出去时,为了讨宝宝欢喜,从树上折了一段树枝给宝宝。这个动作先不论有失公德,就孩子的习惯来说,开了个很糟糕的先例。到下一次出门,宝宝就指着树上的枝条,示意要摘。虽然妈妈阻止了他,但小小的心灵里一定充满了迷茫,为什么昨天可以摘,今天就不可以摘?为什么爷爷给摘,妈妈不给摘?

     这又牵扯到一个教育原则:一致性原则。就是在相同情境下,所有养育人对宝宝有相同的回应。从一开始就形成严肃的生活习惯并不痛苦。养育人对孩子的不一致的应答才会造成痛苦——经验对比和心理落差所造成的迷茫和不知所措才是痛苦的根源。

     养育人的态度不一致,还会制造巧言令色、见风使舵的孩子。妈妈不给摘树枝,那就在妈妈跟前乖一些;爷爷给摘树枝,那就在爷爷跟前撒娇耍赖;如果爸爸知道这件事会挨训,那就告诉爸爸没摘树枝……

沙发水晶小静 2012-06-21 18:07:33 引用

zou1nf

    说的很对,小孩子就应该这样教育。

藤椅梅兰竹静 2012-07-31 14:32:31 引用

zhangdada

    看来以后我的言行举止要跟老公统一一下才行啊,我可不想教出巧言令色、见风使舵的孩子。

   1   共有记录数:3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