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医

我爱中医 

睡觉?我不要——发表于《家庭。育儿》

收藏
分享到:

楼主pym1118 2012-06-05 10:20:56 引用

pym1118

睡觉?我不要

睡眠会使宝宝得到充分的休息,是宝宝的身体各器官快速生长发育的时间段,因此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宝宝能有规律且充足的睡眠。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睡或不睡,只能在遵循宝宝需求的基础上,家长适当干预和引导。

1.      很晚都不愿意睡

婴儿期,不少宝宝很晚都不睡,精力充沛。尤其是有的宝宝白天睡很多,晚上很精神。这种“颠倒觉”需要很长时间慢慢调整过来,适当减少白天睡觉的时间,尤其是取消傍晚的觉,逐渐地养成晚上睡觉的习惯。昼精夜瞑才是正常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起居方式。但爸爸妈妈们不能操之过急,要用较大的耐心逐渐地帮助宝宝调整睡眠规律。

晚上宝宝睡觉的时间与家长的影响也很大,6岁以内的宝宝不大愿意到了睡觉时间独自去睡觉,甚至他会看到爸爸妈妈还在看电视或者玩,凭什么让我自己去洗漱、睡觉?那就需要家长和孩子的步调一致,大家都去洗漱“准备”睡觉,甚至关灯躺下等都要做到。也因此很多家长做自己的工作时都要等孩子睡着后再起床进行,这也是保证孩子顺利规律入睡的不二选择,除非孩子懂事了完全可以控制和说服他自己。

2.      非要跟爸妈睡

由传统育儿的观念影响,也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小时候是跟爸爸妈妈住在一个卧室,有的宝宝睡小床,有的宝宝跟爸爸妈妈一起睡大床,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这种亲情依赖会让孩子不愿意独睡。甚至孩子45岁后,让孩子独睡、分床睡需要跟宝宝充分地沟通,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才可能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分床过程,让孩子逐渐适应独睡。因此,家有非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睡的宝宝,大人更应做好陪睡,等孩子睡着后再起床。孩子慢慢长大,爸爸妈妈要从心理、语言、行动上逐渐地跟孩子分床睡,让其独睡,这是成长的过程。

3.      害怕,有怪物

在宝宝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大多数宝宝的肾气充足,肾主恐,因此宝宝的胆子大,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他们可能不知道害怕为何物。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若宝宝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接触到没见过的物体,可能会被“吓”到,产生哭闹情绪;或者家长在看护宝宝的过程中,为了“管住”宝宝,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去吓唬宝宝,那容易真的吓到宝宝,如“再不睡大老猫就来了”,或者“不听话怪物就来了”……虽然宝宝对“大老猫”“怪物”之类的名词没什么感觉,但是大人脸上的神情和说话语气就会吓住宝宝,这种神情语声与怪物、睡觉等相提并论时,他们在宝宝的世界里会并存,并影响到宝宝的心理。若因此影响到睡眠,那需要家长开展自我批评和检讨,坚决不要再提“怪物”,并加强科学育儿知识的学习,让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逐渐地成长。

4.      不午睡

不愿意午睡,仍然是宝宝的共同特点,除非他困极了……而午睡,无论时间长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觉,尤其是夏天,白昼长,人们起的早。

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之间,在保健养生逐渐被重视的当今社会,午时也理应小憩一下。在幼儿园里,老师可能会让孩子们都躺下,不愿意午睡的小朋友安静地自己玩玩手啊、四处看看啊感到很无聊慢慢就入睡了。因此放假在家里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借鉴,跟宝宝一起躺在床上,即使睡不着躺着休息一下也可以让身体好好地放松。或者实在睡不着,就安静地看会书,避免大脑皮层的高度持续兴奋状态。

5.      贪玩,不愿睡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唯一的“工作”。但晚上玩的游戏花样要适当地有所选择,这需要爸爸妈妈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干预和引导。比如睡前不适合玩太疯狂的游戏,玩的孩子神经高度持续兴奋,很长时间不能安静下来,难以入睡,形成“太兴奋——睡不着”的状态。调整睡前不同类型游戏的先后顺序,既可以增加亲子机会让宝宝玩好,又可以让宝宝按时睡好。比如,晚饭后,先玩兴奋的游戏,再进行洗漱,之后可以安静地读书、聊天,逐渐地制造睡前气氛,顺利过渡到睡眠状态。

不管玩几个游戏,还是应遵循平素已养成的生活规律,到了睡觉时间,就要做好睡觉的准备。并且睡觉时间不能因没玩够而一再推迟,家长可以提前提醒孩子注意睡觉时间快到了,让孩子自己掌握游戏尺度,准备睡觉。

6.早晨很早就起

有的宝宝早晨醒的很早,这与宝宝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关。宝宝睡得较早,一晚安睡,那么睡眠充足后就会自然醒,而自然醒正是我们大人渴求每天早晨能够达到的状态。因此,不必太在意宝宝早醒的时间,但若因此影响到大人的睡眠,那可以晚上睡觉适当延后一些。早晨醒得早,小一点的宝宝白天可能会睡一觉,而45岁以后不愿意睡午觉的宝宝可能整个白天都不睡觉,那晚上肯定就会睡得早了。

7.半夜玩耍

夜里就应该休息的,阳入于阴,人们进入睡眠状态休养身体,经常熬夜的人身体都是吃不消的。常听说有的孩子因下午觉起的晚,半夜都不睡觉。因家长第二天还要上班,因此轮流睡觉、轮流陪孩子玩。曾经一个邻居小朋友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家长轮流陪他玩到凌晨2点再睡觉,这一点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下午觉起的晚,那可以晚些时间上床,晚些时间开始制造睡觉的氛围,但不必陪玩至孩子困了想睡觉为止。平常大家所说的子午觉,其中的子就是半夜,子时当指23点至1点之间,因此,23点之前最好能进入睡眠状态。

 

对于生活习惯来说,规律最重要,只要形成了自己的规律,身体就会按照规律周而复始地运行下去。孩提时代正是培养形成他的习惯和规律的时期。此外,睡眠时间和长短,应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根据《黄帝内经》的旨意,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为稍晚静心安寝,但最好不晚于23点;清晨日出,早早起来。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为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不要厌恶日长天热;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为早睡早起,但起床时间比春节稍晚些,跟鸡的活动时间一致为宜;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带日光”,意为早些睡觉晚些起床,等到太阳升起,天地之阳气升起后再起床。但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我们很难遵循古人留给我们的养生法则了,天人相应,我们也不能否认顺应季节时辰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有遵循的条件,那么顺时养生是没有理由违背的。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