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

宝宝心理 

倾听是对受挫孩子最好的安慰

收藏
分享到:

楼主爱爱小乞丐 2012-05-24 14:11:41 引用

zhaorbaba
    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最想告诉的人就是父母。每当这时,父母就要仔细地听孩子诉说。等孩子讲完了,或许不用父母的安慰,他们的心情也会变好。如果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以工作忙或者没有耐心为借口,敷衍孩子,就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跟父母谈心了。

     有这样一个故意:

     有一次,主持人测试孩子说:“假如你驾驶飞机载着乘客在空中飞行,突然发现飞机有问题,出现故障,没油了,你怎么办?”这小孩直截了当地说:“我就赶快跳伞,让他们在飞机上等着我,我要第一个跳伞!”坐在台下的许多观众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观众还笑得东倒西歪的,觉得孩子真鬼头,一发生故障他第一个跳伞,先想到自己跳伞自己逃生。这位主持人接着问道:“然后呢?”这个小孩说:“我去取汽油,我还得回来救他们。”听到这句话,这些大笑的观众们止住了笑声。在座的观众们有很多人都没想到在孩子幼稚的举动中,包含着一颗善良的心。

     这位主持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能听孩子把话讲完,最终完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什么想法,或者认为孩子自私等对孩子的偏见而误解甚至冤屈了孩子。虽然孩子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颗丰富的心灵。因此,家长要愿意去倾听孩子们的想法。

     要明白,倾听是爱的一种方式。家长有时候会觉得孩子很简单,很幼稚,不懂事,不需要被人倾听。殊不知,孩子需要通过与父母沟通来排解心里的疑惑,通过诉说来消除心里的委屈。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需要父母的建议。因此,要考虑孩子的想法。遇到问题,要主动和孩子沟通,且不可光教导不聆听,一定要注意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孩子越小越愿意倾诉,父母应该耐心地仔细地倾听,因为这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关系到两代人将来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有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其实部分原因是源于孩子在小的时候倾诉的意愿没有得到你完全的重视,因而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其实,孩子年纪越小,越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如果坚持下去,即便是孩子长大了,他们也会习惯跟父母交流的。只有当孩子觉得对方安全时,他才会向其诉说自己的小秘密。因此,父母应无条件地爱孩子,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这样,才有可能倾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才能更好地跟孩子沟通。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非常注重跟孩子交流。每天晚饭后她总爱带孩子出门散步半小时。此时,孩子像个欢快的小鸟,总喜欢叽叽喳喳地说在学校的活动情况,如某个老师如何讲课,某个同学出了趣闻等。如若孩子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或犯了什么错误,他也会在母亲的耐心倾听下一吐为快。母亲针对孩子说的具体情况,常因势利导,作循循善诱的教导,让孩子知道一天来的得与失,知道哪些需要继续发扬,哪些需要注意改正。这样,孩子管理起来就变得更容易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做父母的很不重视倾听学龄期孩子的谈话,一开始就摆家长的威严,总以“老子”的眼光轻视“小人儿”,听到孩子有了什么过失,不是板着脸呵斥、讽刺、挖苦,就是生硬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甚至用巴掌、棍棒教训。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长一言一行的制约下,身心受到压抑,“代沟”愈来愈深,于是乎家长就更难把握“小人儿”的心理。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现代教育学家们提倡父母与孩子“交朋友”,耐心倾听孩子的谈话。平等对话,能使孩子畅所欲言,父母在跟孩子对话的过程中也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适时适宜地给予必要的点拨。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信任与尊重感,而且能够使孩子从小练就一种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因此,聪明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谈话。孩子的声音,是孩子成长的强烈渴求,是准确把握孩子心理脉搏,因人施教的基础,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家长要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认真学习研究。当你与孩子沟通无障碍时,你跟孩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比较一致,你就会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孩子也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以后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愿意跟你倾诉,向你寻求帮助。

沙发魁多士 2012-08-09 13:05:30 引用

vriuddbaobei888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放下所谓的“架子”,与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听孩子谈话。
   1   共有记录数:2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