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马儿小草地 2012-04-17 11:11:15 引用
1.昏厥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病和癔病发作等病。
(1)虚症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气息微弱,张口自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升阳,醒脑苏厥。以取任、督脉腧穴为主。
【处方】①水沟、百会、内关。②气海、关元、足三里。
(2)实症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气壅息粗,四肢僵直,牙关紧闭,舌苔厚,脉沉实。
【治法】开窍苏厥。以取急救穴为主。
【处方】①水沟、劳宫、中冲。②涌泉、太冲、十二井。
2.中暑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
(1)轻症
【症状】头痛,头晕,多汗,气粗,皮肤灼热,恶心,胸闷,烦渴,口干舌燥,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泄暑热。以取阳经腧穴为主。
【处方】大椎、曲池、内关、委中。
【随症配穴】头痛甚重:头维、太阳;热盛:陷谷、合谷;呕吐:中脘、内庭。
(2)重症
【症状】头痛,壮热,大汗,烦渴引饮,呼吸喘急,继而烦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甚则抽搐,舌红苔黄厚腻,脉洪数少力。
【治法】开窍清泄暑热。以取急救穴为主。
【处方】水沟、合谷、十二井、委中、太冲。
【随症配穴】抽搐:瘼瘼、阳陵泉;高热:十宣、曲池;肢冷脉微,气海、关元。
3.感冒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流行性感冒。
(1)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元汗,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以取足太阳经、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
【处方】风池、风门、列缺、合谷。(体弱者可用平补平泻法,也可酌情加用灸法)。
【随症配穴】头痛甚者:太阳、印堂;鼻塞:迎香、鼻通,无汗:合谷、复溜。
(2)风热外感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胀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自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以取督脉、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
【处方】大椎、列缺、曲池、合谷、外关。
【随症配穴】头痛:太阳、上星;鼻塞:迎香;咽痛:少商、尺泽。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病和癔病发作等病。
(1)虚症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气息微弱,张口自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升阳,醒脑苏厥。以取任、督脉腧穴为主。
【处方】①水沟、百会、内关。②气海、关元、足三里。
(2)实症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气壅息粗,四肢僵直,牙关紧闭,舌苔厚,脉沉实。
【治法】开窍苏厥。以取急救穴为主。
【处方】①水沟、劳宫、中冲。②涌泉、太冲、十二井。
2.中暑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
(1)轻症
【症状】头痛,头晕,多汗,气粗,皮肤灼热,恶心,胸闷,烦渴,口干舌燥,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泄暑热。以取阳经腧穴为主。
【处方】大椎、曲池、内关、委中。
【随症配穴】头痛甚重:头维、太阳;热盛:陷谷、合谷;呕吐:中脘、内庭。
(2)重症
【症状】头痛,壮热,大汗,烦渴引饮,呼吸喘急,继而烦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甚则抽搐,舌红苔黄厚腻,脉洪数少力。
【治法】开窍清泄暑热。以取急救穴为主。
【处方】水沟、合谷、十二井、委中、太冲。
【随症配穴】抽搐:瘼瘼、阳陵泉;高热:十宣、曲池;肢冷脉微,气海、关元。
3.感冒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流行性感冒。
(1)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元汗,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以取足太阳经、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
【处方】风池、风门、列缺、合谷。(体弱者可用平补平泻法,也可酌情加用灸法)。
【随症配穴】头痛甚者:太阳、印堂;鼻塞:迎香、鼻通,无汗:合谷、复溜。
(2)风热外感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胀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自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以取督脉、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
【处方】大椎、列缺、曲池、合谷、外关。
【随症配穴】头痛:太阳、上星;鼻塞:迎香;咽痛:少商、尺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