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爱笑的小天使 2012-04-01 10:36:40 引用
如果夫妻不能在两人关系中找到解决彼此矛盾的途径,孩子便会极迫进入二用关系,莫名地承担调和父母矛盾的功能。
孩子成为夫妻争夺的工具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焦虑的母亲,她气急败坏地指着丈夫说:“女儿的毛病都是被他爸影响的,作为爸爸,他既不称职也不负责任!”这位妈妈的女儿今年6岁,因情绪抑郁、动作迟缓被父母带来咨询。
我对母亲一直挂在嘴边的“负面影响”不甚了解,于是细问:“您的丈夫对女儿施加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只见她神色一振,滔滔不绝地历数起丈夫的各种缺点:“女儿动作慢就是像她爸,还有吃汤发声音,做事不专心,成天偷懒怕吃苦。人家说言传不如身教,爸爸一直在家里做这种坏榜样,可不是把女儿带坏啦?”
父亲起先不做声,看我并没有认同的意思,直了直腰杆,开始还击:“你一三五让女儿练琴,二四六让女儿画画,双休日还要逼女儿上兴趣班,平时在家里还指手画脚,这么小的孩子哪受得了!女儿的问题就是你管出来的!”母亲几乎跳起来:“老师,你看,你看,他自己一天到晚对女儿施加不良影响,然后甩手不管,还嫌我管得多,怎么会有这种没责任心的男人!”女孩的父亲闻言,将头转向了我,仿佛希望获得我的支持。
当下,我最直接的感受,即我被当成了一件工具,一件可以刺向对方的工具!此时,我也明白,他们的女儿肯定和我一样,成为这对夫妻争夺的工具。
父母利用女儿调和彼此矛盾
这对夫妻沉浸在各自的情绪中,显然已经暂时失去了理解彼此的能力,更不用说理解女儿的情绪了。仔细倾听,他们之间存在很多问题,女儿不过是引爆矛盾的导火线。
女孩的妈妈从恋爱起,对未来的丈夫就有一大堆看不顺眼的地方,一心想在婚后彻底改造丈夫。丈夫起先忍气吞声,忍无可忍后开始反击。如果这对夫妻能够在他们的磨合期中解决这些问题,就不会殃及女儿,不幸的是,女儿在他们尚未磨合成功便降生了。由于所有的问题在两人关系中无法找到解决的途径,女儿被迫进入三角关系,莫名地承担了调和父母矛盾的功能,而对女儿的管理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炮火最集中的战区。
母亲借着无辜的孩子对丈夫冷嘲热讽,父亲则通过私下对女儿的纵容发泄对妻子的不满。眼看着妈妈利用女儿打击爸爸,爸爸故意干些刺激妈妈的事儿,女孩的心日渐麻木,在父母的争斗中,她感受不到自己,更感受不到他们对自己的关爱,每一次父母间的角斗,都在女孩稚嫩的心头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她越来越相信自己是这个家庭不幸的根源;在父母的拉锯中,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工具。所有的矛盾集中在孩子身上,是很多有问题父母的无奈之举,他们由此便可不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
父母迫使孩子将攻击转向自身
很显然,这对夫妻的沟通模式是“指责型”,而女儿在他们耳闻目濡的熏陶下,也学会了指责,但孩子的力量相对剑拔弩张的父母还弱了很多,因此唯有将矛头对准自己。所谓的抑郁就是将攻击转向自身的结果。那个女孩动作迟缓,时常走神,这或许也是她应对父母的策略吧。父母忽左忽右地教养方式令她左右为难,她不想伤害其中任何一个至亲,于是她只能常常让自己陷入类似电脑“死机”式的状态,还自己一个清静。当这对夫妻了解到,他们才是女儿的“病”,一下静默了。或许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也或许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去接受这样一个结果。
孩子成为夫妻争夺的工具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焦虑的母亲,她气急败坏地指着丈夫说:“女儿的毛病都是被他爸影响的,作为爸爸,他既不称职也不负责任!”这位妈妈的女儿今年6岁,因情绪抑郁、动作迟缓被父母带来咨询。
我对母亲一直挂在嘴边的“负面影响”不甚了解,于是细问:“您的丈夫对女儿施加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只见她神色一振,滔滔不绝地历数起丈夫的各种缺点:“女儿动作慢就是像她爸,还有吃汤发声音,做事不专心,成天偷懒怕吃苦。人家说言传不如身教,爸爸一直在家里做这种坏榜样,可不是把女儿带坏啦?”
父亲起先不做声,看我并没有认同的意思,直了直腰杆,开始还击:“你一三五让女儿练琴,二四六让女儿画画,双休日还要逼女儿上兴趣班,平时在家里还指手画脚,这么小的孩子哪受得了!女儿的问题就是你管出来的!”母亲几乎跳起来:“老师,你看,你看,他自己一天到晚对女儿施加不良影响,然后甩手不管,还嫌我管得多,怎么会有这种没责任心的男人!”女孩的父亲闻言,将头转向了我,仿佛希望获得我的支持。
当下,我最直接的感受,即我被当成了一件工具,一件可以刺向对方的工具!此时,我也明白,他们的女儿肯定和我一样,成为这对夫妻争夺的工具。
父母利用女儿调和彼此矛盾
这对夫妻沉浸在各自的情绪中,显然已经暂时失去了理解彼此的能力,更不用说理解女儿的情绪了。仔细倾听,他们之间存在很多问题,女儿不过是引爆矛盾的导火线。
女孩的妈妈从恋爱起,对未来的丈夫就有一大堆看不顺眼的地方,一心想在婚后彻底改造丈夫。丈夫起先忍气吞声,忍无可忍后开始反击。如果这对夫妻能够在他们的磨合期中解决这些问题,就不会殃及女儿,不幸的是,女儿在他们尚未磨合成功便降生了。由于所有的问题在两人关系中无法找到解决的途径,女儿被迫进入三角关系,莫名地承担了调和父母矛盾的功能,而对女儿的管理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炮火最集中的战区。
母亲借着无辜的孩子对丈夫冷嘲热讽,父亲则通过私下对女儿的纵容发泄对妻子的不满。眼看着妈妈利用女儿打击爸爸,爸爸故意干些刺激妈妈的事儿,女孩的心日渐麻木,在父母的争斗中,她感受不到自己,更感受不到他们对自己的关爱,每一次父母间的角斗,都在女孩稚嫩的心头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她越来越相信自己是这个家庭不幸的根源;在父母的拉锯中,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工具。所有的矛盾集中在孩子身上,是很多有问题父母的无奈之举,他们由此便可不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
父母迫使孩子将攻击转向自身
很显然,这对夫妻的沟通模式是“指责型”,而女儿在他们耳闻目濡的熏陶下,也学会了指责,但孩子的力量相对剑拔弩张的父母还弱了很多,因此唯有将矛头对准自己。所谓的抑郁就是将攻击转向自身的结果。那个女孩动作迟缓,时常走神,这或许也是她应对父母的策略吧。父母忽左忽右地教养方式令她左右为难,她不想伤害其中任何一个至亲,于是她只能常常让自己陷入类似电脑“死机”式的状态,还自己一个清静。当这对夫妻了解到,他们才是女儿的“病”,一下静默了。或许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也或许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去接受这样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