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南京果妈 2012-03-29 13:01:40 引用
闲话亲子阅读(上)
果现在3岁4月大,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究竟看些什么书适合呢?如果你这么问我,我一时还回答不了,不过,如果你问我,你平时和孩子一起阅读吗?都阅读些什么书呀?我会这么回答你:我每天睡前都会给孩子阅读绘本,选书宗旨只有一条——读孩子爱听的故事,看孩子爱看的书。
此时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晚上亲子阅读效果好吗?是不是每天固定时间效果更好呢?
话题一、亲子阅读需要固定时间吗?
我和孩子坚持亲子阅读大概开始于孩子2岁大时。因为我是上班族,白天不可能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所以开始尝试阅读时,主要是晚上睡觉前进行。慢慢地,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时间也相对固定。其实,对于更小一点的宝宝,完全没必要固定阅读时间,只要孩子对绘本故事有了兴趣,或愿意听你讲故事,随时都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白天要上幼儿园,那么晚上则成了亲子阅读的主要时间。所以,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在睡前进行亲子阅读是比较容易坚持的阅读时间。
近段时间,果爱上了《幸福的小土豆》。讲述的是一个幸福村,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兔子,其中有一个叫小土豆,还有一个叫小白菜。当然,还有其它可爱的伙伴们。幸福是什么,幸福的小土豆总能帮你找到想要的答案。
刚开始,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果一遍遍耐心安静地听。听完后,才会安心入睡。后来,我故意制造机会,让果单独看这套绘本。这套绘本的图片非常生动,字不多。当我离开后,果开始单独翻阅,几乎每一页都能大致说出故事的内容。从头至尾,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都被讲述出来了,尤其人物对话部分,还带了感情色彩——“可爱的大森林——”是唱出来的,“你好呀,小青蛙”是温柔的语气,“快跑呀,有怪兽”是急促的语气。
果为什么能做到这些?这要从我的阅读方式说起。
话题二、不同的阅读方式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否有影响?
孩子对阅读是否产生兴趣,最初可能需要一段习惯养成期。习惯养成后,孩子的阅读兴趣受大人影响的程度会降低,而受自己主导的作用更大些。
父母的阅读方式不起绝对主导作用,但长期注重声情并茂地阅读,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养成,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我正是非常喜欢声情并茂阅读的那一类人。可能有的人会质疑,这样声情并茂是不是容易把孩子带进大人的理解中去,而缺少了孩子内心的自我理解。也许吧,但我还是主张大人能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有必要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之后再讲给孩子听。当父母和孩子一同进入故事情境中去时,孩子才更容易理解故事深意,或者与故事产生共鸣。如果父母的阅读方式为了更直白地袒露出故事本身的内容,而采用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述方式,阅读初期的孩子可能不太会被吸引,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能会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妈妈,我要看《变废为宝》”,“我要看《我要找回太阳》”——孩子开始有了自主选择阅读的意识,这很好,不妨让孩子做主。那么,有些家长会产生新的困惑——
话题三、孩子只盯着一本书看,怎么办?
果果经常一两个星期只盯着一本书或几本书反复阅读,而我选择尊重孩子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给他听。只要他不觉得厌倦,我又有什么理由厌倦或放弃呢?如很多宝妈一样,我也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只对一本书情有独钟,这样好吗?我先举个例子吧——
前段日子,果特别喜欢听《鼹鼠的故事之鼹鼠当医生》。这本书长达80多页,虽然每页字数不多,但读下来还是比较口干舌燥的。可是几乎每天晚上,果都要让我读一遍。一遍两遍后,果开始有了感兴趣的内容,每到精彩的内容部分,果都忍不住跟着读。再往后,果对内容越来越熟,几乎每一页都要跟读几句。有时候,我读得与原文不一样,他还纠正我呢。“鼹鼠热得直冒汗”,果立刻纠正说,“热得满头大汗。”
这些天,果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几本书身上。面对生病的我,他当起了医生,“妈妈,我帮你采德国甘菊,相信德国甘菊可以治好你的病。”“德国甘菊”正是《鼹鼠当医生》故事中的主角呀。果一直还记得呢!
孩子喜欢看一本书,也许是一个星期,也许是一个月,但注意力终究会发生转移,这不是随大人意愿转移的,孩子自己会发生转移。猜测理由,他对多遍阅读的书内容已经很熟悉了,已经没有继续阅读的兴趣和必要了,所以注意力会发生转移。所以,不必在意孩子为什么只盯着一本书看,这只是一段时间的事儿。
反复阅读一本书,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孩子对内容熟悉了,几乎可以跟读,甚至自主“阅读”。孩子对熟悉的内容懂得灵活运用,这具体体现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提高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词汇和生活见识。
如果大人确实对某本书已经厌倦了,确实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可以适时找一本新书,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孩子自己不经意间翻阅,或者自己先看,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好奇心,或许比强行更换书籍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