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

家有老人 

二十五式太极拳的打法

收藏
分享到:

楼主乔恩妈 2011-12-27 22:36:21 引用

hanngw2c
    太极拳是运动疗法的一种传统方式,动作轻松、柔和、舒展,集协调 呼吸、意念、运动于一身,是运动养生的极佳选择。
    打太极拳时呼吸吐故纳新、身体自主舒展,能间接地起到按摩内脏、 提高消化道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胃下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霄、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太极拳还能够有效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免疫功能,可以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太极拳种类很多,如按架式的大小区分,大体可分大架式、中架式、小架式3系;如按拳式的风格区分,则可分陈氏、杨氏、武氏、孙氏及吴氏5类。这里介绍的简式太极拳,是由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专家根据杨式太极拳改编的,包括起势、收势共24个动作,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太极拳 拳,其操作步骤如下。
     1.预备
    面向南方,身体自然直立;两腿自然伸直,两脚脚尖向前;胸部放松,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两腿外侧,手指微屈;头颈正直,下颏微回收,口微闭,上齿轻叩下齿,舌舐上腭,面部表情自然,眼平看前方;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2.一式:起势
    第一动“两脚开立”: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前脚掌先着地,随即全脚踏实。脚尖向前,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成开立步。第二动“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至两手高与肩平,两臂自然伸直(不要用力挺直),距离与肩同宽.两肘微下垂(肘尖不要外敞),两肩松沉,两手手心向下,手指微届,指尖向前,眼看前方。第三动“屈膝按掌”:上体保持正直,两腿慢慢屈膝成半蹲状,松腰松胯,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随屈膝下蹲的同时,两臂慢慢下落,两掌轻轻下按至与腹部同高,展掌、舒指,两肩松沉,两肘微下垂与膝相对;落臂按掌与屈膝下蹲协调一致。这是起势的定式。
    3.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一次“左野马分鬃”。第一动“抱球收腿”:上体微向右转至面向南偏西,身体重心置于右腿上。同时右手略上提收到胸前,右臂在右胸前平屈,肩部放松,右肘尖微下垂,右手手心向下,手指微屈。左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左臂屈肘向右下方划弧至与腹同高,左手手指微屈,置于右手下方;两手手心上下相对,在胸前右侧成抱球状。左脚随之收到右腿内侧,脚尖点地,左膝正向南方。看右手。第二动“转体迈步”:上体向左转至面向南偏东,在腿膝部略向外开(膝盖向正东),随之左腿向左前侧方迈出一步,左腿自然伸直,脚跟着地;右脚保持原屈膝程度承担体重,两脚踉之间韵横向距离约20厘米,随转体和左脚迈出,两手开始分别向左上、右下斜线分开。视线随左手移动。第三动“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东方;随转体左脚全脚掌逐渐踏实,左脚尖正向东方,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偏于左腿,左膝与左脚尖上下相对在一条垂直线上;右腿自然伸直,右脚跟后蹬稍外展,右脚尖向东南方,成左弓步;上体保持正直,松腰松胯。随转体两手继续分别向左上、右下斜线分开,视线随左手移动,直至左手向左上移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向上,展掌、舒指;右手向右下方落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两臂肘部微屈,保持弧形;转体、弓腿和分手要协调一致。眼看左手。
    第一次“右野马分鬃”。第一动“后坐跷脚”: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 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跷起,微向外撇,左腿自然伸直。同时, 上体微向左转,两手开始边翻掌边划弧,准备“抱球”。眼看左手。第二动“抱球跟脚”:上体继续左转。同时两手继续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 下,两手心相对在胸前左侧成抱球状。同时,左脚全脚掌踏实,屈膝弓 腿,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随即右脚跟进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 左手。第三动“转体迈步”:动作说明与第一次“左野马分鬃”的第二动 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且转体幅度稍小些。第四动“弓步分手”:动作说 明与第一次“左野马分鬃”第三式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二次“左野 马分鬃”。第一动“后坐跷脚”:动作说明与前边的“右野马分鬃”第一动 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二动“抱球跟脚”:动作说明与前边的“右野 马分鬃”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相反。第三动“转体迈步”:动作说明与 第一次“左野马分鬃”第二动“转体迈步”相同。第四动“弓步分手”: 动作说明与第一次“左野马分鬃”第三动“弓步分手”相同。
    4.三式:白鹤亮翅
     第一动“跟步抱球”: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于胸 前,右手翻掌向上,向左上方划弧,至左腹部前,两手手心上下相对,在 胸前左侧成抱球状。眼看左手。同时,右脚脚跟先离地,随即向前跟进半 步,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仍在左腿。第二动“后坐转体”:上体微向右 转,右脚全脚掌踏实,身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手随转体开 始向右上、左下分开。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三动“虚步分手”:身体微向 左转至面向前方(东方)。同时两手继续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 于额前右侧,手心斜向左后方(西北),虎口朝上,展掌、舒指;左手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同时左脚稍向前移,脚前掌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转体、分掌和步型的调整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眼看前方。
    5.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一次“左搂膝拗步”。第一动“转体落手”: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右手微向右、向上翻掌,由额前下落至面前;左手开始外旋向上翻掌。眼看前方。第二动:“转体收脚”:上体向右转。随转体右手继续下落,经胯侧再向右后上方划弧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胯侧向上经面前再向右下划弧至右肩前,肘部略低于腕部,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右腿。眼看右手。第三动“迈步屈肘”:上体微向左转。右腿保持原屈膝程度,向左前侧方迈出一步,左腿自然伸直,身体重心仍在右腿,随转体,左脚脚跟着地,两脚跟的横向距离约30厘米。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至右耳侧,虎口对耳,掌心斜向左下方;左手下落至右腹前,手心向下。眼转向前方。第四动“弓步推搂”:上体继续左转至面向前方。左脚掌踏实,左腿弓屈,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身体重心主要移至左腿,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右手从耳侧向前推出,手指高与鼻尖平,推掌时沉肩垂肘,推到顶点时要坐腕、展掌、舒指;左手继续向前、向下、向左划弧由膝前搂过,按在左胯侧稍偏前,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两手推搂和转体弓腿必须协调一致,同时完成。眼看右手。
    右搂膝拗步。第一动“后坐跷脚”:右腿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翘起,略向外撇;同时上体微向左转。同时两手放松,开始翻掌划弧。眼看右手。第二动“转体跟脚”:上体继续向左转。同时两手继续划弧,左手由胯侧边向上翻掌,边向左后上方划弧至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经面前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胸前,肘部略低于腕部,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第三动“迈步屈肘”:与第一次“左搂膝拗步”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弓步推搂”:与第一次“左搂膝拗步”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二次“左搂膝拗步”。第一动“后坐跷腿”:与“右搂膝拗步”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二动“转体跟脚”:与“右搂膝拗步”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迈步屈肘”:与第一次“左搂膝拗
    步”第三动相同。第四动“弓步推搂”:与第一次“左搂膝拗步”第四动相同。
    6.五式:手挥琵琶
     第一动“跟步松手”: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瞍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掌放松,准备回带;左掌准备上挑。眼看右手。第二动“后坐挑掌”:右脚全脚掌踏实,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随右脚踏实上体稍向右转,左脚跟离地。随转体左掌由下向左、向上划弧挑至体前,掌心斜向前下方,高与鼻尖平,右臂屈肘回带,右手收至胸前,掌心斜向前下方。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三动“虚步合臂”:上体微向左回转,但仍保持稍向右侧身状。同时,左脚稍向前移,脚跟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两臂向里相合,左手心向右,高与鼻尖平;右手合在左前臂里侧,手心向左;两臂肘部均微屈。眼看左手。
    7.六式:左右倒卷肱
    第一次“左倒卷肱”。第一动“转体撒手”:上体微向右转。同时随转体右手一边向上翻掌,一边由下经右胯侧向右后上方划弧,平举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肘部微屈;左手随之在体前翻掌向上。眼随转体先略向右肩再转向前看左手。第二动“提膝屈肘”:上体微向左回转,同时左腿屈膝轻轻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准备向后退步。同时右臂届时将右手收向耳侧,手心斜向前下方。眼看前方。第三动“退步错手”:上体继续微向左转至朝前。同时左脚向后略偏左侧退步落下,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同时右手经耳侧开始向前推出,手心向前下方。左手开始向后收回,手心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在体前交错。眼看右手。第四动“虚步推掌”;左脚全脚掌踏实,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以前脚掌为轴将脚转正(成脚尖朝前),右膝微屈成右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右臂沉肩垂肘,右掌继续前推,推至顶点时,手指高与鼻尖平。要坐腕、展掌、舒指。左掌继续向下、向后划弧收回至左胯侧,掌心向上。眼看右手。
    第一次“右倒卷肱”。第一动“转体撤手”: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 由左胯向左后上方划弧举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肘部微屈。右手随之 在体前翻掌向上。眼随转体先略向左看,再转向前看右手。第二动“提膝 屈肘”:与第一次“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二 动“提膝屈肘:与第一次“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退步错手”:与第一次“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相同,只是 左右式相反。第四动“虚步推掌”:与第一次“左倒卷肱胧”中的第四动相 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二次“左倒卷肱”:第一动“转体撒手”:与第一次:“右倒卷肱”中 的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二动“提膝屈肘”与第一次“左倒 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第三动“退步错手’’:与第一次“左倒卷肱”中 的第—动相同。第四动“虚步推掌”:与第一次“左倒卷肱”中的第四动 相同。
     第二次“右倒卷肱”。第一动“转体撤手”:与第一次“右倒卷肱”中 的第一动相同。第二动“提膝屈肘”:与第一次“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 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退步错手”:与第一次“左倒卷肱”中 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虚步推掌”:与第一次“左倒 卷肱”中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注意:此动在退右脚时,右脚 尖外撇的角度要略大一些,以便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8.七式:左揽雀尾
    第一动“转体撤手”: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由胯侧向右后上方划 弧举至与肩同高,手心向右上方,肘部微屈;左手在体前放松手心向下, 两臂约成侧平举状。眼看左手,随转体向右方移动。第二动“抱球收脚”: 上体继续向右转。同时右臂向胸前平屈,手心翻转向下;左前臂外旋,左 手由体前划弧下落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左 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身体重心仍在右腿。眼看右手。第三动“迈 步分手”: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脚跟 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同时两手开始向左上右下分开,眼看左手。第四 动“弓腿绷臂”: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前方;同时左脚掌逐渐踏实,左 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右脚跟后蹬,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 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左臂平屈成弧形,肘部略低于腕部,向体前绷出, 腕高与肩平,手心向里;右手向右下方划弧落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四 指朝前,坐腕、展掌、舒指,眼看左前臂。这是“左揽雀尾”中的“绷 式”。第五动“转体伸臂”:上体微向左转,随转体左前臂内旋,左手向左 前方伸出,手心向下;右前臂外旋,右手经腹前向上,向左前伸至左前臂 里侧,手心向上,眼看左手。第六动“转体后捋”:上体向右转,同时随 转体两手向下经腹前向后上方划弧后捋,直至右手手心斜向上,高与耳 平,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里。同时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自然伸直,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右腿,眼看右手。这是“左揽雀尾”中的“捋式”。第七动“转体搭手,,:上体向左转至面向前方,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回,经面前向前搭于左腕内侧(相距约5厘米),手心向前,两肘部略低于腕部,眼看左腕部。第八动“弓腿前挤”: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左手心向里,右手心向前,双手与肩同高,向前慢慢挤出,两臂呈半圆形;眼看左手腕 部。这是“左揽雀尾”的“挤”式。第九动“后坐收掌’’:左前臂内旋,左手向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手心转向下,经左腕上方向前伸出,随之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跷起。后坐的同时,两臂屈肘,两手沿弧线收至腹前,手心向前下方。第十动“弓步按掌”;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沿弧线按出,与肩同宽,手心均向前,按到顶点时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坐腕、展掌、舒指。眼看前方。这是“左揽雀尾”中的“按式”,也是“左揽尾”中的定式。
    9.八式:右揽雀尾
    第一动“转体扣脚”:右腿屈膝,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尽量里扣。同时右手掌心向外,经面前向右平行划弧至右侧,手心向前,两臂成侧平举状。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二动“抱球收脚”:左侧屈膝,身体重心移回左腿,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左臂向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右手由体前右侧边向上翻掌边划弧下落至左腹前,手心向上;两手手心相对成抱球状,眼看左手。第三动“迈步分手”:与“左揽雀尾”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弓腿绷臂”:与“左揽雀尾”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的“绷式”。第五动“转体伸臂”:与“左揽雀尾”的第五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六动“转体后捋”:与“左揽雀尾”的第六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捋式”。第七动“转体搭手”:与“左揽雀尾”的第八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八动“弓眼前挤”:与“左揽雀尾”的第八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挤式”。第九动“后坐收掌”:与“左揽雀尾”的第九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十动“弓步按掌”:与“左揽雀尾”的第十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按式”,也是“右揽雀尾”中的定式。
    10.九式:单鞭
     第一动“转体扣脚”:左腿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右脚尖尽量里扣。同时上体向左转,随转体左手(手心向外,虎口向右)经面前向左平行划弧至身体左侧,手心向左(东偏南),指尖朝上,肘微下垂;右手随转体向下(手心斜向后)经腹前向左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最后转体面向东南。视线随左手移动。第二动“勾手收脚”:上体右转至南偏西,右腿屈膝,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收至右脚里侧,脚尖点地。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向里逐渐翻转向外,经面前至身体右侧变勾手(右臂右手指向南偏西),腕高与肩平,肘微下垂;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手心逐渐转向里,最后停于右肩前。视线随右手移动,最后眼看右勾手。第三动“转体迈步”:上体微向左转,随之左脚向左前侧方(即正东中线略偏北侧)迈出,脚跟着地,脚尖略外撇,两脚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同时左手随上体左转经面前平行划弧向左移动,手心逐渐向外翻转。此动视线一直随左手移动。第四动“弓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至面向东稍偏北(斜约15°)。随转体左脚全脚掌踏实,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右脚跟后蹬稍外展,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随转体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最后手心向前,腕与肩平,坐腕、展掌、舒指。左臂沉肩垂肘,左掌和左膝、左脚尖上下相对;右臂在身体后方,勾手与肩同高,肘部微下垂。视线随左手移动,最后眼看左手。这是单鞭的定式。
    11.十式:云手
    第一次云手。第一动“转体扣脚”:右腿屈膝,上体后坐,上体向右转至南偏西,左脚尖里扣朝向正南方,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同时左手向下经腹前划弧(掌心由向体前随转体逐渐转腕翻掌,使掌心经向下转至向斜后方)至右肋前。视线由看左手转为平视前方。第二动“转体撑掌”:上体继续右转至面向西南;右勾手此时变掌外撑,掌心向西偏南,沉肩垂肘、坐腕、展掌、舒指,高度不变;左手由左肋前继续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里,眼看右手。第三动“转体云手”:上体逐渐左转至面向南偏东,左腿慢慢屈膝,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右脚跟逐渐离地。随转体左手(手心向里,虎口向上)经面前划弧至身体左侧,保持屈肘,手心斜向里,指尖高与鼻尖平;同时随转体右手向下划弧至腹前,掌心由向右逐渐翻转歪斜向上,视线随左手移动。第四动。撑掌收步”: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东南。同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最后完全移至左腿;右脚前 掌随即轻轻提起,收向左脚内侧(相距10 ~20厘米)轻轻落地,前脚掌先 着地,全脚掌再踏实,脚尖与膝盖上下相对,都朝南方;两腿保持屈膝状 态。同时左手翻掌外撑,腕与肩平,掌心向东偏南,沉肩垂肘、坐腕、展 掌、舒指;右手由腹前继续向左上方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里。视线髓 左手移动,最后眼看左手。这是云手的定式,至此第一个“云手”完成。
    第二次“云手”。第一动“转体云手”:上体渐向右转至南偏西;.身体 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左脚跟逐渐离地。同时右手(掌心向里,虎口朝上) 随转体经面前平行划弧至身体右侧,掌心向左(正东),腕与肩平;左手 随转体向下向右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掌心由向左逐渐翻转至斜向里,视 线随右手移动。第二动“撑掌出步”:上体继续向右转至西南;身体重心 逐渐移至右腿,右脚前掌随之轻轻提起,向左横跨一步,轻轻落下,前脚 掌先着地,随即全脚踏实,脚尖向前(南方)。同时,右手翻掌外撑,掌 心向西偏南,腕与肩平,沉肩垂肘,坐腕、展掌、舒指;左手由肋前继续 向右上方划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里。视线随右手移动,最后眼看右手。 第三动“转体云手”:动作与第一次“云手”第三动相同。第四动“撑掌 收步”:动作与第一次“云手”第四动相同。这是“云手”的定式,至此 第二次“云手”完成。
    第三次“云手”。第一动“转体云手”:动作与第二次“云手”第一动 相同。第二动“撑掌出步”:动作与第二次“云手”第二动相同。第三动 “转体云手”:动作与第一次“云手”的第三动相同。第四动“撑掌收步”: 动作与第一次“云手”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在最后右脚收近左脚落地时, 脚尖微里扣,以便接做“单鞭”的弓步。这是“云手”的定式。至此,第 三次“云手”完成。
    12.十一式:单鞭
    第一动“转体勾手”:上体右转至南偏西,同时随转体右手(虎口朝 上)经面前平行向右划弧至身体右侧,掌心由斜向里逐渐向外翻转至右前 方变勾手;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同时转体,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右腿, 左脚跟轻轻离地(此时左脚前掌不需要再向脚内侧收拢),视线随右手移 动,最后眼看右勾手。第二动“转体迈步”:动作与九式“单鞭”的第三 动相同。第三动“弓步推掌”:动作与九式“单鞭”的第四动相同。
    13.十二式:高探马
    第一动“跟步松手”:身体重心继续前移,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同时左手逐渐放松或掌心向下一,右勾手并始松开变掌,眼看左手。第二动“后坐翻掌”:右脚全脚掌踏实,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随即逐渐离地;同时上体微向右转,右勾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视线、随转体移动。第三动“虚步推掌”:上体微向 左转至面向前方。同时左脚稍向前移,脚前掌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右臂屈肘,右手经耳侧向前推出,推到顶点时坐腕、展掌、舒指,手心向前。高与眼平;左臂屈肘并微外开,左手收至左侧腰部,手心向上,眼看右手。这是“高探马”的定式。
    14.十三式:右蹬脚
    第一动“穿掌提脚”: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左手经右手腕背面向前穿出,两手交叉,手背相对,腕与肩平,左手心斜向后上,右手心斜向前下。同时左脚轻轻提起收向右腿里侧,眼看右手。第二动“迈步分手”: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脚向左前侧方(东偏北约30。)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跟横向距离约10厘米,脚尖向前(东偏北约30。),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同时左手翻掌向外(体前)。两手开始向两侧划弧分开,视线随左手移动。第三动“弓步抱手”:上体继续微向左转,同时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身体重心前移成过渡左弓步,上体保持正直。同时两手经两侧向腹前划弧,手臂心斜向里,肘部微屈,眼看右前方。第四动“跟步合抱”: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脚跟进至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两手由腹前继续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里,眼看蹬脚前方。第五动“提膝分手”:身体重心完全稳定在左腿,膝部微屈;右腿屈上提,脚尖自然下垂。同时两臂边翻掌边向右前、左后经面前划弧分开,手心转向外,眼看蹬脚前方。第六动“蹬脚撑臂”:右脚脚尖回勾向右前方(东偏南约30。)慢慢蹬出,右腿蹬直,力在脚跟。同时两臂继续向右前、左后划弧平举撑开,肘部微曲,腕与肩平,手心均斜向外,坐腕、展掌、舒指,右臂与右腿上下相对,眼看右手。这是“右蹬脚”的定式。
    15.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一动“收腿落手”:右腿小腿收回,屈膝平举,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到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随之两手同时由体前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眼看前方。第二动“迈步分手”:右脚向前方(东偏南约30。)落下,脚跟着地,脚尖向前,两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身体重心仍在左腿。同时两手继续下落至胯两侧,手心斜向前上,准备变拳。眼看前方。第三动“弓步贯拳”:右脚掌逐渐踏实,右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两手握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贯至前面,沉肩垂肘,两臂保持弧形,两拳高与耳齐,相距约10~20厘米,拳跟斜向内,呈钳形状,眼看右拳。这是“双峰贯耳”的定式。
    16 . 十五式:转体扣脚
    第一动,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向左后转,右脚尖里扣90。。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至两侧平举,手心斜向外,肘部微屈,眼看左手。第二动“收脚合抱”: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向下划弧经腹前再由上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里,眼看前方。第三动“提膝分手”:身体重心完全移于右腿,右膝微屈;左腿屈膝上提,脚尖自然下垂。同时两臂边翻掌边向左前、右后经面前划弧分开,手心转向外。眼看左前方蹬脚的方向。第四动“蹬脚撑臂”:左脚脚尖回勾,向左前方(西偏北约30。)慢慢蹬出,左腿蹬直,力在脚跟。同时两臂继续向左前、右后划弧平举撑开,肘部微屈,腕与肩平,手心均斜向外,坐腕、展掌、舒指,左臂与左腿上下相对,眼看左手、这是转身“左蹬脚”的定式。
    17.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第一动“收腿勾手”:左腿屈膝收回平屈(脚不可落地),脚尖自然下垂。随之上体向右转。同时右掌变勾手,左手向上、向右经面前划弧下落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眼看右勾手。第二动“蹲身仆步”:右眼慢慢屈膝半蹲,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左脚下落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仆步时,左膝伸直,左脚尖里扣,两脚掌全部着地。同时左手开始下落,眼仍看右勾手。第三动“转体穿掌”:右腿继续向下全蹲,上体向左转,身体重心仍在右腿上。同时左手一边向外翻展一边继续下落,手心转向右,沿左腿内侧划弧向前穿出,上体不要过于前俯,眼看左手。第四动“弓腿起身”: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外撇,屈膝前弓;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尽量里扣,右腿逐渐蹬直;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微左转向前起身,成过渡弓步状。同时左臂继续向前穿,立掌挑起,手心斜向右;右勾手在身后下落,右臂伸直后举,勾尖转向上,眼看右手。第五动“提膝挑掌”:身体重心继续前移,右腿慢慢屈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左腿微屈支撑体重 成独立式,头颈、上体要正直。同时右勾手下落变掌,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划弧挑起,屈臂置于右腿上方,肘膝相对,手与眼平,手心斜向左,坐腕、展掌、舒指;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手心向下,四指朝前,坐腕、展掌、舒指,眼看右手。这是“左下势独立”的定式。
    18.十七式:右下势独立
    第一动“落脚勾手”:右脚下落于左脚右前方,脚前掌着地。随之以左脚前掌为轴脚跟内转。左脚尖指向南偏东,身体向左转,重心在左腿。同时左手向左后上方(东南)平举变勾手,腕与肩平,右手随转体经面前向左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眼看左勾手。第二动“蹲身仆步”:左腿慢慢屈膝半蹲,右脚稍提起离地,然后向右偏后伸出,成右仆步;仆步时右膝伸直,右脚尖里扣,两脚掌全部着地,同时右手开始下落前穿;眼仍看左勾手。第三动“转体穿掌”:动作与“左下势独立”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弓腿起身”:动作与“左下势独立”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五动“提膝挑掌”:动作与“左下势独立”的第五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下势独立”的定式。
    19.十八式:左右穿梭
    左穿梭。第一动“落脚坐盘”:左脚向前方稍偏左侧落地,脚尖外撇,脚跟先着地,随之身体重心略向前移,左脚踏实,身体微向左转,两腿屈膝成半盘状。同时两手开始划弧,准备抱球,眼看左手。第二动“抱球跟脚”:身体重心继续前移,由左腿支撑体重,右脚跟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上体继续微左转。两手左上右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眼看左手。第三动“迈步滚球”:身体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前方(西偏北约30。)迈出,脚跟落地,两脚跟的横向距离约30厘米,身体重心仍在左腿。同时右手一边翻掌一边划弧上举至面前,左手向左下划弧至左肋侧,两手动作如同所抱之“球”加以翻滚状。眼看右前方。第四动“弓步推架”:右脚掌踏实,右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前移,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左手由肋侧经胸前向前上方推出,高与鼻平,推到顶点时,舒掌、坐腕、手心向前;右手继续一边翻掌一边向上举架,停于右额前上方,松肩垂肘,手心斜向上,展掌、舒指,眼看左手。这是“左穿梭”的定式。
    右穿梭。第一动“后坐跷脚”:上体微左转,同时左腿收屈,上体微后坐,左腿伸展,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跷起微外撇。同时两手开始划弧,准备抱球,眼看左手。第二动“抱球跟脚”:上体微右转,同时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右上左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眼看右手。第三动“迈步滚球”:动作与“左穿梭”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弓步推架’’:动作与“左穿梭”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穿梭”的定式。
    
     20.十九式:海底针
    第一动“跟步松手’’: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同时两手放松并开始划弧下落,眼看右手。第二动“后坐提手”: 上体微向右转,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微内转,随即逐渐踏实,身体后坐,重心移右腿,右脚脚跟随之离地。同时右手下落经右胯侧向后、向上抽提至耳侧,手心向左,指尖朝前;左手经体前向前、向下划弧下落至腹前,手心向下,指尖斜向右,眼看右前方。第三动“虚步插掌”:上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正面),同时右手从耳侧向前下方插下,手心向左,指尖朝前下,展掌、舒指,左手从腹前经左膝前划弧按在胯前左侧。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同时左脚稍前移,膝部微屈,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眼看前下方。这是“海底针”的定式。
    21.二十式:闪通臂
    第一动“提手收脚”:左脚提起收向右腿里侧,同时右手经体前上提至肩前,手心向左,指尖朝前;左手经胸前上提至右腕里侧下方,手心向右,指尖斜向上,眼看前方。第二动“迈步分手”:上体微右转,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同时两手开始一边翻掌一边分别前推、上撑,眼看右前方。第三动“弓步推撑”:上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正西)。同时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左手一边翻掌一边向体前推出,手心向前,高与鼻平,坐腕、展掌、舒指,左臂肘部微屈;右手一边翻掌一边屈臂上举撑在额右侧上方,手心斜向上,展掌、舒指,推掌时沉肩垂肘,眼看前方。这是“闪通臂”的定式。
    22.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一动“转体扣脚”: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向右转,左脚尖尽量里扣。同时右手开始向后划弧下落,左手开始划弧上举,眼看东偏北。第二动“坐身握拳”: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离地并以右脚前掌为轴微向内转。痛时右手继续向下、向左画弧在腹前屈臂握拳,拳心向下;左手继续屈臂上举于额左前上方,掌心斜向_上方,眼看东偏北。第三动“踩脚搬拳”:体向右转至面向前方(正 东),同时右脚提起收回后不点地即向前垫步迈出,脚尖外撇,脚跟先着地随即全脚掌踏实,身体重心仍在左腿。同时右拳经胸前向体前翻转搬出,肘部微屈,拳心向上,高与胸平;左手经右前臂外侧下落按于左膀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眼看右拳。第四动“转体旋臂”:上体微向右转至南偏东,同时右腿屈膝,身体重心大部前移至右腿,随转体左腿屈膝,左脚跟离地。同时左掌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拦出,手心斜向右下方;右拳经右侧内旋划弧收回,拳心转向下,右臂平屈于胸前右侧,肘略低于腕部,眼看右前方。第五动“上步拦掌”:左脚向前迈步,脚跟着地,两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身体重心落在右腿。同时上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正东)。同时左掌边外旋边继续向前上拦至顶点,手心斜向右,指尖斜向上;右拳继续外旋收至右腰旁,拳心转向上,眼看左手。第六动“弓步打拳”: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蟹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右拳一边内旋一边向前(正中)打出,拳心向左,高与胸平,肘部微屈;左手微收,附于右前臂内侧,手心向右,指尖斜向上,眼看右拳。这是“转身搬拦捶”的定式。
    23,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一动“穿掌翻手”:左手边翻掌向上边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并随之翻转向上,双手交叉,随即分开,与肩同宽,手心均向上,平举于体前,眼看右方。第二动“后坐收掌”: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跷起。同时两臂收屈,两手边向下翻掌边沿弧线经胸前收至两肋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前方。第三动“弓步按掌”: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推出,与肩同宽,手心均向前,按到顶点时,腕部高与肩平,沉肩垂肘,坐腕、展掌、舒指,眼看前方。这是“如封似闭”的定式。
    24.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一动“转体扣脚”: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并向右转体至朝南,左脚尖里扣,指向正南。同时右手开始经面前向右平摆划弧,眼看右手。第二动“弓腿分手”:身体继续向右转至朝南偏西,重心继续右移,右脚尖外撇,右腿弓屈,左腿自然伸直成右侧弓步。同时右手继续向右平摆划弧,成两臂侧平举状,两手心斜向前,肘部微屈,眼看右手。第三动“坐腿扣脚”: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左腿,同时身体微向左转至朝南,右脚尖先里扣,随之右脚跟离地内转。同时两手开始向下、向里划弧,视线随右手移动。第四动“收脚合抱’’:身体重心移稳在左腿,右脚慢慢提起向左收回,在距离左脚约一肩宽外落地,前脚掌先着地,随即全脚掌踏实,脚尖朝前(正南),成开立步,随之身体慢慢直立。同时两手继续下落经腹前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里,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眼看前方。这是“十字式”的定式。
     25.二十四式:收势
    第一动“翻掌前撑”:两手向外翻掌前撑,两肘松垂,两肩松沉,眼看前方。第二动“分手下落”:两臂慢慢分开下落至两胯侧,全身放松,上体正直,头微上抬,眼看前方。第三动“收脚还原”: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右脚,左脚脚跟先离地随即全脚轻轻提起收至右脚旁,前脚掌先着地,随即全脚踏实,脚尖向前(正南),两脚并拢,眼看前方,这是“收势”的定式。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