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

宝宝心理 

你知道孩子失望或气恼的原因吗?

收藏
分享到:

楼主mingzhi116 2011-12-06 12:04:05 引用

mingzhi116

    我们应当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的失望情绪和气恼是缘何而生的。这里,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失意,这两种受挫失意可能是所有孩子每天都得忍耐的:


    1.受挫失意是一些偶然事件或客观必然性的结果。
    2.父母或其他人给以拒绝造成的受挫失意。


    通过这种区分,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生活中,毫无疑问存在着不可避免或必要的限制。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玩沙子或想去露天游泳池,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把他的计划全给打乱了,谁也不能消除他的失望情绪。疾病、事故、不幸的境遇——命运的打击或逆境,始终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那些讨厌的作业、每晚要上床睡觉,简而言之,日常生活的各种规则常常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阻碍了他基本需要的满足,于是,可能让他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舒适感觉受到了搅扰。


    但是,并非像许多父母认为的那样,一切规定都是不可更改的。限制孩子们自由时常常会出现专制的干涉,这种干涉原本是多余的——至少在孩子们看来——而且毫无理由。“每次我玩得最起劲时,”一个9岁的孩子抱怨道,“我妈妈就来叫我。而且我要是不马上回来,她就对我嚷嚷。我觉得她太凶了。而我喊妈妈来玩,她却总是没时间。"这是孩子的逻辑,却是人们不能不理睬的。


    比那些对孩子或多或少有些意义的限制和搅扰作用更深的,是那些缘于父母拒绝的受挫失意——不管是由于感情上缺少关怀而间接产生的,还是因“肉体惩罚”(此法自古至今广为流传)、因愠怒责骂之语或通过气恼的激动表情而直接产生的受挫失意。尽管心理治疗的经验一再表明,这些受挫失意是孩子们顽皮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却轻易被人们视作不值一提的小事或完全被忽视了:“根本没这么糟……!”而且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在实施一些客观必要的规矩时隐藏着拒绝孩子的因素,这些因素本是可以避免的,也正是这些本可避免的因素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从而损及他的整个小小的人格。因为最重要的是用哪些 教育措施——其中也包括措词、语气——让孩子遵循家庭中的游戏规则。现在,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许多人对哪怕最小的打击也会气恼,遇到最小的不适便会作出侵犯性的反应。诚然,我们在有些时候会感到一切都发生了倾斜,不顺心的事情接踵而来,连谚语里说到的“墙上的苍蝇”也成为我们气恼的原因。但是,慢性刺激不单是不幸境遇或工作、家庭负担的结果,很大一部分被我们视作“受挫失意”的人,从孩童时代起就常常感到在许多情况下被拒绝和不为人所理解,他们内心里的“蒸汽壶”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快要爆炸,结果小小的一点理由便可能突然导致侵犯性的感情宣泄。


    这一认识对于卓有成效地处理侵犯行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常常有人认为,人总得以某种方式发泄一下(不可避免的)具有伤害作用的情感冲动,这样受挫失意的压力便会减轻。事实真是这样吗?美国心理学家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对侵犯行为听之任之,是否真能使人变得温和。此项研究得出的各式各样的结果却相互矛盾,而且为此所作的实验也过于专业,很难推导出普遍适用的结论。对于通过侵犯行为释放体内能量来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也没有明确的证明。即使不任由侵犯行为发作,气恼的情感也常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消退,其间,逐日积累起的侵犯欲会通过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即通过转移注意力而较快地得以消除。但是,如果一个被激怒的人回想起受挫失意的经历,即使他没有再次经历过挫拆,他也会处于当初那种满负压力的状态。如果一个人有机会任意发泄他的侵犯性冲动,有时候敌对情绪还会有所增长。不管研究结果多么含糊不清,从这些结果至少可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任由侵犯性行为发展并不是克制它的合适方法。尽管如此,把心中的气恼和愤怒之情释放发泄出来,比之强忍在心里,似乎更有利于健康。

2011-12-06 12:04:37mingzhi116 作第1编辑送花 [0]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