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楼主守得云开见日出76 2011-11-27 11:31:05 引用
家有儿女初长成
路正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由于性格孤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所以没有一个朋友跟他玩。在学校里他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放学后更是一个人走回家。有时和他住同院的李丽琳打算同他结伴走,可是看到他那张郁郁寡欢的脸,便打消了念头。
按理说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到处疯跑的年龄,可是他却不喜欢与人扎堆凑热闹,同学们在背后都叫他“独行侠”。
有时妈妈看他一个人在家闷着,就劝他到楼下去找小伙伴们玩,他却小大人似的说: “我觉得与同龄的孩子玩没有意思。”
由于他从不与人进行交流,所以没有谁能猜透他的心思,就是爸爸和妈妈也弄不明白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最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窗口看外面的世界,蓝天上的白云,随风摇曳的枝条,还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他都有兴趣观察很久。
很难看到他的笑脸,他似乎天生不会笑,小小的年纪竞能像哲人那样长时间陷入神秘的沉思中。当他入定般坐在那里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要不他能跟你急。
对于孩子的这种不同于其他同龄人的表现,做父母的很担忧。虽然孩子不吵闹,大家多了一份清静,可他总是这么沉默寡言的,不愿意与人接触,对他今后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在讲究团队协作精神的今天,有谁肯与一个不愿意融入集体中来的人相处共事呢?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走到孩子们中去。
专家解析
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本该是天真烂漫、活泼快乐、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童年时期,可是,也有一些孩子显然与别的孩子格格不入,他们表现出孤独、羞怯、敏感、不合群。而且近些年来,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起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变得如此孤僻而又沉默寡言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讲,主要是由于没有正常的同伴交往造成的。随着人们居住形式逐渐单元化、独立化,以及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与增多,人们之间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孩子之间一起玩耍、学习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还有一些孩子放了学就忙着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这样的孩子们哪还有时间一起去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呢?再加上如今许多学校都把重点放在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提高升学率上,很少组织集体活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一些家长从安全方面考虑,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负、被坏人带走等等,也不敢放手让孩子参与交往。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产生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碍,他们害怕、也不愿与人交往,变得胆小、怕羞、敏感,以至于性格孤僻。
一些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也是孩子们孤僻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索性将孩子交老人代管;还有的家长性格急躁,对孩子态度粗暴,经常训斥、指责孩子,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这些都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使其身心不能得以正常健康地成长发育。这些得不到父母呵护和关爱的孩子,也会感到己不如人,从而不愿与人交往,导致走向孤独。
从主观上讲,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的不当,也会使他变得闭锁,从而变得孤独。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差异。这时他们已经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愿望和需要,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形象,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而产生闭锁心理;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当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无限的惆怅和苦恼之中,产生与他人、与外界格格不入的疏离感。
一些孩子自我评价不当,也会使他陷入无际的孤独。自我评价过低的孩子,往往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胆怯、缩手缩脚,经常压抑自己的言行,不敢去做自己想干的事情,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怕被别人耻笑。因此,他们不轻易对别人袒露胸怀,不走近别人也不让别人走近自己,容易产生人际孤独。而那些自我评价过高的孩子,则易产生自负心理,看不起别人,他们在交往中往往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所以,他们也会困缺乏朋友而感到孤独。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影响其身心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绪或行为的严重失衡。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引导这些陷入孤独中的孩子走出寂寞,还孩子一个豁然、明朗的世界。
家长应先找孩子产生孤独、不合群的原因,然后根据其不同的成因有所区别地对待。一般来讲,引导孩子走出孤独的境地,大致从以下几个力面人手:
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水平
平时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班里的小伙伴,向孩子介绍一些同学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向同龄伙伴学习。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小时候的故事,增强孩子走向社会、与人合作的意识。让孩子对人际交往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使孩子懂得孤僻、不合群会影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让孩子走出家庭,参与同伴交往
孩子只有参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才能使他学到各种知识,增长各种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极为有益的。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参与同伴间的交往。家长可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多给他们创造和更多孩子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孩子在交往中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增加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形成独立、开朗的性格大有好处。
教给孩子一些结交朋友的方法
教会孩子如何待人接物,让孩子学会尊重、谅解、关心别人。与人说话要得体,语言要文明,举止要大方,交往中要消除偏见和成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才台邑结交更多的朋友。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朋友,欢迎他们来家里做客,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朋友。
争取老师的配合
要多和老师沟通,和老师共同配合,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让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对其所在的学校、班级和任课老师作负面的评价,以免孩子认为老师和同学都是不可信任的。
帮孩子寻找知心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有了知己,他们心中 的苦闷、忧虑、悲伤等情绪才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相互之间很像一 些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可以互相解决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及时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父母、老师等营造的无形的“精神营养素”,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有着与物质营养素同样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和老师要多给孩子些呵护、关照和爱。有了爱的滋润和相伴,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感到不孤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知识爸爸的做法
路正的爸爸当过工会干部,有着丰富的组织活动经验,针对儿子爱思考的特点,他决定通过辩论的活动形式,使儿子走出孤独,融入到大家庭当中去。
刚开始,他先找一个话题,同儿子展开辩论。当儿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绝不去干扰儿子的思路,而是认真倾听儿子的陈述,即使儿子的观点是不成熟的,也不轻易表态,而是引导儿子往更深层次去思考,等思考成熟了,再重新展开论战。待儿子对辩论产生兴趣后,他又邀请同院比较熟悉的孩子们都来参加辩论活动。他给他们分成两组,针对一个话题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而他自己做主持人兼评委,适时对比较优秀的一方予以表扬,而对另一方予以鼓励,把辩论的氛围搞得激烈而不对抗。再后来,他又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讲授一些演讲技巧,激励孩子们做一个意气风发的小演说家。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路正不再沉默寡言了,与小伙伴们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通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训练,由路正挑头儿,几个孩子自发成立了一个演讲小组,路爸爸被聘为特邀教练。随后,他们决定报名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只要有机会,便去一展风采,争取更大的成绩,在实战中锻炼自己。
路爸爸的方法比较科学可行,他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心理特点,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使自己的儿子从一个孤独少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小辩士。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路正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由于性格孤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所以没有一个朋友跟他玩。在学校里他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放学后更是一个人走回家。有时和他住同院的李丽琳打算同他结伴走,可是看到他那张郁郁寡欢的脸,便打消了念头。
按理说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到处疯跑的年龄,可是他却不喜欢与人扎堆凑热闹,同学们在背后都叫他“独行侠”。
有时妈妈看他一个人在家闷着,就劝他到楼下去找小伙伴们玩,他却小大人似的说: “我觉得与同龄的孩子玩没有意思。”
由于他从不与人进行交流,所以没有谁能猜透他的心思,就是爸爸和妈妈也弄不明白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最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窗口看外面的世界,蓝天上的白云,随风摇曳的枝条,还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他都有兴趣观察很久。
很难看到他的笑脸,他似乎天生不会笑,小小的年纪竞能像哲人那样长时间陷入神秘的沉思中。当他入定般坐在那里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要不他能跟你急。
对于孩子的这种不同于其他同龄人的表现,做父母的很担忧。虽然孩子不吵闹,大家多了一份清静,可他总是这么沉默寡言的,不愿意与人接触,对他今后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在讲究团队协作精神的今天,有谁肯与一个不愿意融入集体中来的人相处共事呢?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走到孩子们中去。
专家解析
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本该是天真烂漫、活泼快乐、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童年时期,可是,也有一些孩子显然与别的孩子格格不入,他们表现出孤独、羞怯、敏感、不合群。而且近些年来,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起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变得如此孤僻而又沉默寡言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讲,主要是由于没有正常的同伴交往造成的。随着人们居住形式逐渐单元化、独立化,以及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与增多,人们之间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孩子之间一起玩耍、学习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还有一些孩子放了学就忙着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这样的孩子们哪还有时间一起去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呢?再加上如今许多学校都把重点放在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提高升学率上,很少组织集体活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一些家长从安全方面考虑,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负、被坏人带走等等,也不敢放手让孩子参与交往。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产生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碍,他们害怕、也不愿与人交往,变得胆小、怕羞、敏感,以至于性格孤僻。
一些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也是孩子们孤僻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索性将孩子交老人代管;还有的家长性格急躁,对孩子态度粗暴,经常训斥、指责孩子,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这些都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使其身心不能得以正常健康地成长发育。这些得不到父母呵护和关爱的孩子,也会感到己不如人,从而不愿与人交往,导致走向孤独。
从主观上讲,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的不当,也会使他变得闭锁,从而变得孤独。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差异。这时他们已经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愿望和需要,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形象,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而产生闭锁心理;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当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无限的惆怅和苦恼之中,产生与他人、与外界格格不入的疏离感。
一些孩子自我评价不当,也会使他陷入无际的孤独。自我评价过低的孩子,往往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胆怯、缩手缩脚,经常压抑自己的言行,不敢去做自己想干的事情,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怕被别人耻笑。因此,他们不轻易对别人袒露胸怀,不走近别人也不让别人走近自己,容易产生人际孤独。而那些自我评价过高的孩子,则易产生自负心理,看不起别人,他们在交往中往往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所以,他们也会困缺乏朋友而感到孤独。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影响其身心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绪或行为的严重失衡。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引导这些陷入孤独中的孩子走出寂寞,还孩子一个豁然、明朗的世界。
家长应先找孩子产生孤独、不合群的原因,然后根据其不同的成因有所区别地对待。一般来讲,引导孩子走出孤独的境地,大致从以下几个力面人手:
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水平
平时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班里的小伙伴,向孩子介绍一些同学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向同龄伙伴学习。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小时候的故事,增强孩子走向社会、与人合作的意识。让孩子对人际交往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使孩子懂得孤僻、不合群会影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让孩子走出家庭,参与同伴交往
孩子只有参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才能使他学到各种知识,增长各种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极为有益的。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参与同伴间的交往。家长可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多给他们创造和更多孩子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孩子在交往中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增加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形成独立、开朗的性格大有好处。
教给孩子一些结交朋友的方法
教会孩子如何待人接物,让孩子学会尊重、谅解、关心别人。与人说话要得体,语言要文明,举止要大方,交往中要消除偏见和成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才台邑结交更多的朋友。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朋友,欢迎他们来家里做客,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朋友。
争取老师的配合
要多和老师沟通,和老师共同配合,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让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对其所在的学校、班级和任课老师作负面的评价,以免孩子认为老师和同学都是不可信任的。
帮孩子寻找知心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有了知己,他们心中 的苦闷、忧虑、悲伤等情绪才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相互之间很像一 些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可以互相解决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及时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父母、老师等营造的无形的“精神营养素”,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有着与物质营养素同样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和老师要多给孩子些呵护、关照和爱。有了爱的滋润和相伴,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感到不孤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知识爸爸的做法
路正的爸爸当过工会干部,有着丰富的组织活动经验,针对儿子爱思考的特点,他决定通过辩论的活动形式,使儿子走出孤独,融入到大家庭当中去。
刚开始,他先找一个话题,同儿子展开辩论。当儿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绝不去干扰儿子的思路,而是认真倾听儿子的陈述,即使儿子的观点是不成熟的,也不轻易表态,而是引导儿子往更深层次去思考,等思考成熟了,再重新展开论战。待儿子对辩论产生兴趣后,他又邀请同院比较熟悉的孩子们都来参加辩论活动。他给他们分成两组,针对一个话题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而他自己做主持人兼评委,适时对比较优秀的一方予以表扬,而对另一方予以鼓励,把辩论的氛围搞得激烈而不对抗。再后来,他又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讲授一些演讲技巧,激励孩子们做一个意气风发的小演说家。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路正不再沉默寡言了,与小伙伴们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通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训练,由路正挑头儿,几个孩子自发成立了一个演讲小组,路爸爸被聘为特邀教练。随后,他们决定报名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只要有机会,便去一展风采,争取更大的成绩,在实战中锻炼自己。
路爸爸的方法比较科学可行,他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心理特点,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使自己的儿子从一个孤独少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小辩士。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