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

宝宝心理 

不要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

收藏
分享到:

楼主麦瑞克 2011-08-10 14:42:03 引用

mayric

不要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 

前言:撕坏的衣服很快就能补,而恶毒的话却给孩子的心留下创伤。

 —一朗费罗

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很小的时候就怀揣篮球明星梦。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母亲,母亲对此大为赞赏;并向乔丹祝贺他有自己的梦想了。有了梦想的乔丹更加热爱篮球,母亲为此还专一起阅读篮球的专业报刊和欣赏场上运动员的身姿,跃的跨栏、矫健的步伐和飒爽的英姿,都成为母子眼发小乔丹的篮球梦想,妈妈建议乔-把那些精彩的图贴到他卧室的墙壁上,让他们与小乔丹朝夕相伴。

几乎每个孩子在儿时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大是小能否实现。孩子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总会神采奕奕地对父母进行描述,但是深受现实熏陶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梦想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有时甚至会大泼冷水。

读四年级的轩城对妈妈说:“我长大想当飞行员。”他本想母亲能鼓励自己几句,但是等来的却是妈妈的奚落声,“就你那成绩,还想当飞行员?你以后有机会能坐上飞机就不错了。”

孩子的梦想被妈妈无情的讽刺给击落了,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如果轩城的妈妈能像乔丹的母亲一样鼓励孩子的梦想,也许轩城真的能够成为优秀的飞行员。

孩子的梦想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珍宝,如果孩子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你说出他的梦想,你就要不断鼓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巨大的牵引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梦想就是孩子自我形象理想化实现的过程,家长不断地鼓励孩子追求梦想,就会使孩子产生强劲的内驱力,即使遇见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克服。

梦想的力量是无限的,能使孩子在学习、工作中创造出卓越的成绩,并且禽黾在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愉悦。对世界知名人士如爱迪生、毕加索、达尔文等的研究表明,这些人的童年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而这些梦后来就成为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如此说来,没有梦想的孩子是不会有所成就的,所以当孩子有理想时,家长就要诱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亭陶醉在自己的梦想中,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父母的支持,给予孩子无穷的为量。

一天,8岁的儿子看见马路上飞驰着一辆漂亮的私家车,就对牵着他手的妈妈说:“我们家也要要一辆这样的车。”说过之后,孩子又连连地摇头说:“爸爸现在已经很累了,妈妈的身体也不好,所以咱们家买车的重任就不用你们再承担了,让我自己来努力吧!”

尽管孩子会说出多种多样的童言,也许能实现的寥寥无几,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孩子的理想和愿望一个都没有实现,家长依然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爱,所以家长不要轻视孩子的童言,更不要嘲笑他的承诺。

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梦想就像埋在孩子心中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家长应从现在开始对孩子的梦想坚信不疑,这时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获取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家长尽最大的能力支持孩子的圆梦计划,并且提供建议和支持,当孩子对自己的理想有所怀疑时,家长应适时地给予鼓励。

受嘲笑的孩子会丧失发问的意愿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爱对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疑问的人。他在读小学的时候,经常会提出奇怪的问题。

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出2+2=4

    这时。爱迪生问道:“老师,为什么会得4,而不是6呢?”

    老师说:“两个2相加,自然就得4。”

    爱迪生一直不明白地追问,所以老师认为他头脑有问题。此后又因为爱迪生经常会提出类似的问题,使得老师无法给出答案,因此课程就会中止,无法继续,老师就把爱迪生的母亲请到学校,并对她说:“您的孩子智力太低了,对一些简单的事情都无法理解,所以不能继续读书。”但是,明智的母亲却不认可老师的结论,她认为爱迪生是个独特而优秀的孩子,所以自从爱迪生退学之后,母亲就成为他的老师,对他进行教育。爱迪生之所以一生中有多项发明,与母亲对他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1+1=2、“我是从哪里来的”、“爷爷为什么长白胡子”……也许孩子的问题会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多,即使有些问题在家长看来非常好笑,但是仔细想来,作为家长的你,未必能够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你可以这样回答孩子:“是呀,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呢……”这种故作惊讶之举,其实正迎合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会为你的惊讶而感动。所以先接受孩子的情感,是接近孩子的最佳方式。

    嘲笑孩子的问题会使孩子丧失发问的意愿,如果家长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就要认真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不太清楚,这样吧,你和妈妈一起努力寻找答案,好吗?”如此一来,孩子得到的就是鼓励,求知欲望自然就会增强。

虽然孩子提出的问题在你看来毫无原因可言,但是既然孩子对这种现象有所疑问,家长就要帮助解释,其实他能在普通的现象中寻找原因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有修养的家长不会嘲笑孩子的行为,他们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以便其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个完善的人。反之,如果家长嘲笑孩子的行为,就会使孩子感觉父母不爱自己,进而失去信心,虽说家长最初的意愿是恨铁不成钢,但是慢慢地就会将两者的关系演化成敌视。

 

2011-08-10 14:42:46mayric 作第1编辑送花 [0]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