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奶爸

超级奶爸 

爸爸们注意啦:对待孩子要适情适性、勿施高压

收藏
分享到:

楼主bjdkwi 2011-07-26 11:03:07 引用

bjdkwi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老掉牙的古训,成为了古往今来许多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的真实写照。这虽然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过了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生活中很多爸爸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是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如,考试要考第一,比赛要得第一,就是走路也要走在前面。样样都要第一,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也会很累。现在流行早期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一出生甚至孩子娘胎里时,就让他接受这样那样的教育。结果出现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能否接受,就“填鸭”似地把外语、绘画、唐诗、钢琴……一股脑儿地全填给孩子,这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他的成才没有半点好处.

 

还有的父亲早早地为孩子安排好了人生道路。有的父亲没有上大学,就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以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有的父亲与足球有缘无份,就把这个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父亲想把女儿打造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完美女性。当然,孩子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加以引导,如果他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你的强迫就只能害了他。 

      著名的数学家麦克斯韦的父亲曾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画家,可麦克斯韦画画时,总是画出几何图形。麦克斯韦的父亲发现他的兴趣不在绘画上,于是,便不再强迫他学习画画。通过观察,父亲发现麦克斯韦对数字、几何图形非常感兴趣,便因势利导,培养他学习数学。结果,麦克斯韦进步非常神速,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如果麦克斯韦的父亲一味按照自己的模式培养麦克斯韦,那么,美术界可能会多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数学界却会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孩子不能拘于固定的形式,更不能按照自己心中的“蓝图”去强行塑造孩子。孩子不是玩具,也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兴趣,如果大人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帮孩子规划未来,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利于他成长的。

因材施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话,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真正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父母按照一个标准模式克隆出来的产物,如果孩子成了那样,和一台电脑又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许你小小的“放任”,最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说,小时候,他的父亲从来不干涉他的选择。蔡志忠的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孩子成为孩子自己,别的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他能健康地成长,只要他能快乐地做自己。所以,他从来不指导蔡志忠要立什么远大的志向,这种不加施教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如果没有这种“适情适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方针,蔡志忠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长大后常说,父亲不是不要求他立志,而是把“志”归结为认真做事,有出息。

 

而今天,许多父母往往会把出息简单地归纳为——成绩好,有大作为。其实,只要孩子做事认真,只要孩子没有走上歧途,就是有出息的孩子。为人父母在希望孩子前途光明的同时,不要过分地苛求孩子。毕竟真正能够成名成家的孩子是少数,大多数的人都会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成功,“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孩子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就应该为他骄傲。

 

别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过高的期望只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失去成长的乐趣。如果你一定要强迫孩子达到那些能力之外的目标,只能让他迷失自己,伤害他的心灵——这对孩子是残忍的。

2011-07-26 11:05:38bjdkwi 作第1编辑送花 [0]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