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猪头逛大街 2011-07-18 16:08:20 引用
镜子库大家都不陌生了吧?这是许多不育夫妇的一个选择。近年来,不育夫妇有了更高要求,希望能生漂亮、聪明的孩子。要实现优生,遗传基因是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很多不育夫妇在选择供精者时开始把聪明、英俊放在第1位,于是应“市场”所需,“名人精子库”应运而生。
1999年6月9日,成都市推出首家“名人精子库”o目前,接纳的名人主要分3类:①知识型,即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者;②明星型,包括运动明星、文艺明星及艺术家;③企业型,主要是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和金融界人士等。要求这些名人年龄在60岁以下,有健康生育史,家庭没有遗传性疾病史。自愿向“名人精子库”捐献精子的名人,要向不孕中心提供他本人的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书或获奖证书等符合名人身份的东西。确定了“名人”身份,就进入健康检查,具体检查项目包括供精者家族及本人的健康生育史。以上各关都过去后,即进入最关键一环——精液检查。一是检查精液常规是否正常,二是检查精液中的病原体,检查名人血液中的染色体。这时供精者本人必须到生殖中心取精,具体方法是取精前3~7天不跟异性同房,用手淫法取精。检测合格后就将精子冷冻储存起来待用。目前已加盟或有意加盟“名人精子库”的“知识型”人才来自成都、上海、北京、广西、浙江等地。据了解,为“名人精子库”献精的报酬要远远高于普通献精者。当然,要想用名人的精子人工授精费用也远远高于用普通人的精子的费用。
就建立“名人精子库”这一事,社会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多的观点是:建立健康的精子库是可行的,但建立名人精子库没有必要。一是名人智商并不高,名人并非天生就是名人,更多靠的是后天努力。所谓“龙生龙,凤生凤”从遗传学的角度讲是一种错觉。二是所谓名人,除了部分艺术家、体育明星外,一般不是年轻人,基本已到不惑之年。当一个男人40岁以后,睾丸的重量就开始明显减轻,部分生精细胞开始萎缩,50岁以后,曲细精管的1/3已丧失生精能力。到了一定的年龄,精子会减少,正常率下降,活力不够,这是自然规律。因此,名人的精子也未必好!据悉,已接待的70位“名人”中,大多有硕士文凭或副高以上职称,但完全合格可作录用标本的仅6例,仅占供精子者的8.1%,单单一196 0C的冷冻这一过程中被淘汰者就占总数的90%以上。三是名人精子只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智慧是无法遗传的。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生命的遗传更是一个奥妙的自然过程。
有的求精者明确提出需求,想要某某名人的精子。他们以为想生个歌星,就选择“歌星型精子”,想生个教授,就选择“教授型精子”o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幼稚的认识,近乎迷信。显而易见,爱因斯坦、鲁迅,他们的爸爸都不是名人,李白、杜甫也并未培养出大诗人来。在广州的一次婴儿健康检查中,发现两例克汀病患儿,一名是名教授的儿子,一名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孩子,普通家庭的孩子听从医嘱及早治疗,得以健康成长,而教授夫妇不相信自己的遗传有问题,结果耽误了治疗时机,儿子成了弱智。纵观历史,“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那些没出息的末代皇帝,不都是货真价实的“龙种”么?因此,名人的成功除了先天的因素外,主要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没有后天的教育、个人的奋斗,基因再好也成不了名人。
但是不管怎样,中国首家“名人精子库”诞生了,它的存在,反映了一种社会需求。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须提高认识,不盲从、不迷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