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书屋

宝宝书屋 

给孩子的书——一个儿童文学博士兼编辑的话

收藏
分享到:

楼主文文地妈妈 2011-06-20 16:24:05 引用

jdiuejsl
你把孩子抱在左边的膝盖,和他一起开始读一本图画书。你的心脏在左边,孩子贴在身上能
感觉到你的心跳。一个故事永远是故事本身,母亲和父亲的语言对孩子的刺激和影响永远比
故事本身重要的多。
图画书本质上不是让孩子用来认字的,也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图画书就是亲子沟通的一个
桥梁。孩子们就是看着这个图画一页页翻过,耳朵里听着父亲或母亲的声音,小时候看到的
情景和画面,成年之后都不会忘记。
读图也并不比读文字简单,比如《七只瞎老鼠》这本书,第一页为什么用黑色呢?是模仿盲
人的那种感觉。为什么不直接画老鼠,只是画尾巴?为了增加悬疑的气氛。很多图画书大人
觉得不值得买,就是因为怎么只有这几个字,但是价格不菲。可是,带给孩子这种画面的观
察能力,整体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衡量的。我们给孩子读书,语气应该就
按照成人说话的样子来,不要像小孩那样用叠词,不要故意地模仿小孩子,我们强调汉语最
纯正的表达方式,用成人的正常语言去表达。孩子学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反对“上街街”这
样错误的叠词,这给孩子传递的不是正常的语言。
日本有个作家柳田邦男,他谈到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有三次读图画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还
是小孩的时候;第二次是当父母了,应该和孩子一起读;第三次,一个人七八十岁退休后还
应该读图画书,因为这个时候看到的图画书获得的道理,悟到的情感可能是小时候没有体会
到的,能够增加很多乐趣。这个日本作者碰到一个很不幸的事件,他的儿子20多岁的时候自
杀,他觉得特别沮丧,就觉得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心情非常压抑,有一天在街上逛,看到书
店里有孩子小时候读的图画书,他拿出来翻,然后意识到——如果我跟孩子多拿出时间读图
画书,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柳田邦男在日本到处作演讲,讲图画书的意义。
柳田邦男生于1936年。曾任NHK新闻记者,之后转行写作,透过追踪重大事故、灾害、
医疗等与生死相关之议题,《绘本之力》一书是由河合隼雄(临床心理学者)、松居直(儿
童文学家)和柳田邦男三位名家合作而成。松居直再三指出,绘本是“大人念给小孩的书”;
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大人将文字部分讲给孩子听,而孩子是经由“听”故事和书中
的插图,进入绘本的世界,所以插图的功能,是在于表现不可言说的部分,而非重现可见的
事物。
原来清华大学出过一本《令人惊悚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大多是来自民间,拿弗洛伊德和
荣格的话来说,反映人类对生存的一些很隐秘的心理状态,可能是父子互相仇杀,还有各种
各样离奇的情节。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作品不适合孩子来读。格林和安徒生童话肯定是值得
孩子们来读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我们对孩子阅读内容的选择,有时候是“故意的幼稚化”。
非得猫猫狗狗,安徒生从来不会这样去讲故事,他从来是给大人讲故事的那种状态,孩子们
会听得很有兴趣。他自己也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读我的故事,会有不同的启发。去读安
徒生的故事,你心里会有疑惑,里面有很多详细地描写,景物描写多,好像节奏缓慢。我们
对孩子审美和阅读心理的揣摩有时候是有问题的,好像孩子需要读节奏很快的。
有些读物的语言非常舒缓,但孩子一样会读得很认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我读
《海的女儿》,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描写海底宫殿的句子。我觉得其实我们要抱着敬畏
之心,不要觉得自己很了解孩子。图画也是这样。对于图画,我们认为孩子喜欢鲜艳的,色
彩对比强烈的。另外就是,喜欢画得很像很准确的东西。可是对孩子视觉的丰富程度而言,
其实恰好不是这样的。孩子原初的读画能力,有时候会比成年人强。
——苗炜采访某儿童文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录音整理【转】

 

2011-06-20 16:27:16jdiuejsl 作第3编辑送花 [0]

沙发南京果妈 2011-06-21 17:54:03 引用

zhaojiwei2008

谢谢分享,和孩子亲子阅读,选书也是一门学问.

   1   共有记录数:2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