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李美静 2011-05-20 13:31:47 引用
不出门、不洗澡、不见生人、不吃水果……这可都是老祖宗积累下的经验?其实,月子禁忌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与其说它是健康守则,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中国妈妈有“坐月子”的传统,比如多穿衣服、少说话、不劳动、不见生人、每天一个鸡蛋、狂吃补品……生下宝宝的一个月内,这些禁忌着实让妈妈们抓狂。等到宝宝满月后,妈妈立刻从禁锢在自己身上的月子规则中破身而出。面对一堆麻烦到死的规则,我们究竟要不要继续遵守传统的月子禁忌呢?哪些规则对健康有益的?哪些规则会对妈妈造成伤害?你认为像小S这样的辣妈,也会老老实实地“坐月子”吗?
“月子”不止一个月
对某些妈妈来说,在乖乖“坐”满一个月之后,那第31天就像大赦之日,终于“刑满释放”了。她们一方面确实被关腻了,另一方面认为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需要马上“重获自由”。有些地方甚至举行一些仪式来宣告坐月子的结束。比如在中国南方的某些地区,月子坐满当天,产妇要用艾蒿煎熬的水冲洗身体,之后,妈妈就可以带着宝宝外出,欢喜地拜见各路亲戚了。
现代医学认为,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的身体(特别是子宫等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需要调适复原一段时间,一般需6~8周,也就是42~56天,这段时期被称为“产褥期”。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并不足以让身体完全恢复。传统上所谓的“坐月子”,实际上只强调了产褥期前30天的重要性。若是仅休息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大肆吃喝玩乐,或者投入高强度的工作,就真的有可能患上子宫脱垂一类的病。
所以,妈妈们,作好准备把“月子”坐穿吧!
“月子禁忌”遭颠覆
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相比医学上的作用,“坐月子”的意义更多的来自于社会传统规范。在以“家”为单位的汉民族传统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出嫁之后,倾其一生的任务便是为男方家庭养育后代。所以,月子里,产妇的饮食起居则主要由婆婆负责打理。这个时候,“月子禁忌”的作用就是反复提醒妈妈注意自己的角色:你现在是妈妈了,要负责让孩子健康成长。你现在是妈妈了,你现在是妈妈了……
虽然有一些“老人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比如在传统社会里,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不洗澡洗头、不与外人接触,几乎可以断绝免疫力低下的产妇被感染的可能性。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也能够为疲劳的身体充电,加速妈妈身体机能的顺利恢复。
然而,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发现,“月子禁忌”有时候却导致了负面效果,伤害了妈妈甚至宝宝的健康。
2007年,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研究员Strand MA在调查中有一项惊人的发现,通过对六组在中国山西农村地区母子的研究,发现,孩子的佝偻病和妈妈坐月子期间不晒太阳具有一定关联。原因是妈妈缺乏阳光照射,乳汁中会相应缺少维生素D。我们知道,维生素D对骨骼发育所需的钙的吸收至关重要。
另外一些调查的结果则表明产后抑郁和“月子禁忌”相关。2002年,澳大利亚悉尼东南健康服务中心针对移民澳洲的中国妇女做了一项调查,是关于严格遵守坐月子规则与产褥期情绪之间的关系。调查共抽取102位身在悉尼的中国妇女,发现18%的中国妇女在坐月子期间因为各种“禁忌”产生情绪上的矛盾(ambivalent)。
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毛丽梅博士针对产褥期疾病的影响因素作了一项定量研究,研究不仅设置了各种变量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还使用统计学方法确知了各种饮食、行为因素的独立作用。研究结果颠覆了大多数“月子禁忌”:不摄入蔬菜水果、完全不运动更可能导致肛肠疾病;不洗澡则会增加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产褥期洗澡、洗头和腰腿痛并无直接关联;肉类摄入量大是乳腺疾病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令人惊讶的是,米酒不会增加母乳,只会增加血性恶露。
总结起来,现代医学从原则上规定了三条新的“月子守则”:
保证休养时间,让产妇身心得到充足的恢复,保持好心情,身体倍儿棒,高高兴兴的哺育宝宝,投入新的生活中去;
保证饮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摄入一定量的动物内脏以降低贫血的风险,忌酒;
保证个人清洁卫生,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勤洗澡洗头,常洗下身,能有效防止细菌感染。
按照传统的办法坐月子,很多看来还真的不利于健康,不想坐月子?让婆婆看看这篇文章吧。
原文地址:http://www.guokr.com/article/3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