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小笑笑妈 2011-03-25 14:28:59 引用
胎儿从母体娩出,必须通过骨盆腔,即所谓的骨产道。分娩顺利与否和骨盆的大小、形态有密切关系。
骨盆的大小与形态因个人的身体发育情况、营养状况、疾病、遗传因素及种族不同而有差异。骨盆的大小,是用骨盆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即骨盆径线)来表示的。当骨盆各径线测量值正常时,骨盆形态多属正常,也就是说具备了阴道分娩的基本条件。若骨盆形态明显异常、如不对称、畸形等,便会影响胎儿的通过,造成难产。
分娩的顺利与否,除受骨盆大小的影响外,还与胎儿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过大的胎儿,即使骨盆正常,也常难以通过,此为相对性的胎头与骨盆不相称。若胎儿较小,也可以通过较小的骨盆而顺利分娩。所以为了了解骨盆的大小、形态和估计胎儿和骨盆之间的比例、产前检查时,要做骨盆测量。
临床主要测量骨盆的出口橫径及耻骨弓的角度,更重要的是要做阴道检查,以测量骨盆腔内的径线(内测胆)。一般在妊娠28~36周测量最为适宜,容易导致感染或引起胎膜早破。
目前X线盆骨测量在临床上已不再应用。经阴道B超进行骨盆内腔测量,是一种较准确且对孕妇和胎儿无害的新方法。
附上骨盆测量方法:
一 、骨盆外测量
【适应症】
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
【操作前准备】
检查者关闭门窗,遮挡屏风,准备骨盆测量器,手要温暖;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床上。
【操作过程】
1.髂棘间径(interspinal diameter,Is)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2.髂脊间径(intercristal diameter,Ic)体位同上,测量两髂脊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3.骶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Ec) 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Michaelis rhomboid)的上角,或相当于髂脊后联线中点下1~1.5cm处。
4.出口横径(transverse outlet,To)或称坐骨结节间径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正常值8.5~9.5cm。
5.耻骨弓角度(angle of subpubic arch) 用两拇指尖斜着对拢,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的角度,正常值为90o,小于80o为异常。
(二)骨盆内测量
【适应症】
适用于骨盆外测量狭窄者,一般于妊娠 24~36周进行。
【操作前准备】
检查者关闭门窗,遮挡屏风,准备无菌手套、消毒碘伏棉球、无菌持物钳、消毒石蜡油、一次性臀垫和卫生纸。
【操作过程】
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严格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无菌手套,涂以润滑油,示指、中指放入阴道,测量的主要径线有:
1.对角径(diagonal conjugate,Dc或称骶耻内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conjugate vera),方法是:检查者伸入阴道的中指尖触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以另一手示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中指尖至此接触点间的距离,即为对角径。
2.坐骨棘间径(bi-ischial diameter,BD) 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测量方法是一手示指、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距离。上述骨盆测量的意义见下表:
骨盆测量的意义
正常值所推测径线
外测量径线
EC18~20cm入口前后径
IS 23~26cm 入口横径
Ic 25~28cm入口横径
To 8.5~9.5出口横径
Angle of subpubic arch 90o 出口横径
内测量径线
DC12.5~13入口前后径
BC10cm 中骨盆横径